【百年紅禍】長春圍困戰 共軍不血刃 百姓成餓殍

【新唐人2017年09月11日訊】1945年8月,抗戰結束。此時的中共,經過8年的養精蓄銳,已有120萬人的軍隊,挾持人口一億以上,在日軍投降後,迫不及待地和國民政府爭奪日軍受降權,並最終引爆第二次國共內戰。在這場內戰中,中共為了奪取長春,不顧百姓死活,將這裡圍堵成了一座飢餓的死城。

長春被圍困前,居民約有50萬左右。五個月的圍困戰後,長春只剩下17萬人。

1948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奪佔四平後,長春就成為了松遼平原上的一座「陸上孤島」,補給全靠飛機運輸。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領第一兵團駐守長春,下轄有新編第7軍和第60軍,加上地方守備部隊,共計約10萬人。鄭洞國下令囤積糧食,鞏固防禦。

然而,準備進攻長春的林彪在和守軍發生了一次外圍戰役後,改變了策略。他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說,根據地我之戰力,兵力,工事綜合來看,共軍攻打長春則會付出最大的傷亡,因此建議改硬攻為長期圍困。

1948年5月底,毛澤東和林彪正式定下圍而不攻的策略。由蕭勁光和蕭華負責,東北共軍第一兵團約10萬人,以8個師和一個炮團圍困長春。6月28號的圍城政工會議上,圍城指揮所再次強調封鎖糧食、蔬菜、燃料、牛馬及一切可供守軍使用的生活資料,斷絕城內外人員往來和商業關係,並提出口號。

長春圍困戰老兵李金華:「那個時候的口號是甚麼?不讓一粒糧,不讓一根草運進長春。要把長春困成一座死城。」

6月起,軍糧主要依靠空投,而共軍在城外也架起了高射砲。鄭洞國和國民黨長春市長尚傳道試圖調配物資,穩定物價,但糧食匱乏仍日益加重,人們用樹葉、青草、動物充飢。7月下旬,蔣介石致電鄭洞國,要疏散城內居民,但圍城共軍卻嚴禁百姓出城。

原大陸史學教授劉因全:「因為城市裏的軍人很多,老百姓也很多,所以呢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就想著把老百姓,叫他們出城去尋吃的。結果共產黨的軍隊就不讓老百姓出城,一定要把老百姓困在裏邊。老百姓向外走的時候,他們就開槍射擊。」

當年還是幼兒的張女士跟著家人逃荒。

長春圍困戰親歷者張女士:「走不出去,共產黨攔著不讓你過呀,走一點就得站下,他真打呀。」

中國大陸報告文學作家張正隆在其代表作《雪白血紅》中,引述9月9號「林、羅、劉、譚」給毛澤東的報告,其中說︰「不讓飢民出城,已經出來者要堵回去,這對飢民對部隊戰士,都是很費解釋的。飢民們會對我表示不滿,怨言特多說︰『八路見死不救』。他們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將嬰兒小孩丟了就跑,有的持繩在我崗哨前上吊。戰士見此慘狀心腸頓軟,有陪同飢民跪下一道哭的,說是『上級命令我也無法』。更有將難民偷放過去的。經糾正後,又發現了另一偏向,即打罵捆綁以致開槍射擊難民,致引起死亡。」

據10月24號南京《中央日報》在一篇《長春國軍防守經過》中說:「據最低估計,長春四周匪軍前線野地裏,從6月末到10月初,四個月中,前後堆積男女老少屍骨不下15萬具」。

當時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劉因全:「我的一個親戚,就是我的本家的一個堂爺爺,他是在長春經商。他在困長春的時候就餓死了。我的姑姑,就是我爺爺的女兒當時不在家。結果回家一看她爸爸餓死了。而且她爸爸,就是我這個堂爺爺的一條腿被別人割去了,就吃掉了。」

10月21號,長春守軍第一兵團投降。中共軍隊進城後目睹了慘狀。

李金華:「哦,那個慘狀。我們住在長春縣那個四馬路,原來長春縣縣政府就在那裏,我住了一個星期,哎呀,那個死人哪,不堪設想。」

劉因全:「兩支軍隊打仗,你不應該殘殺老百姓。但是共產黨為了奪取政權,就不管老百姓死活,不擇手段。而且把這樣的事,共產黨還作為一個戰績來歌頌。」

在中共所謂「史詩性戰爭巨片」《大決戰·遼瀋戰役》中,對長春圍困戰讚美道:「兵不血刃接收長春」。而其他一些大陸紀錄片,也反過來將長春居民大量死亡的原因,完全歸咎於國民黨。

採訪/常春 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