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腳看出疾病徵兆 及早發現治療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5日訊】美國加州足科醫學會主席、足病醫學博士Carolyn McAloon指出,足部的皮膚、指甲、甚至是感覺改變,都可能是潛在的嚴重疾病徵兆,若能注意到這些徵兆、發現疾病並及早接受治療。

Carolyn McAloon醫師解釋,足部常是第一個被神經疾病影響的部位,因為它們距離心臟、脊椎最遠。

另外,身體會將血液優先送往體內各個臟器和大腦,因此當身體面臨威脅時,腳可能就被犧牲妥協掉了。健康媒體《Prevention》也列舉多個與腳相關的疾病徵兆,幫助民眾在家自行檢查注意:

1 腳趾突然變大:痛風或其他發炎問題。Carolyn McAloon醫師指出,關節突然出現紅腫、發熱、疼痛的症狀時,都可能需要立即醫療處置。這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包括痛風、關節炎、感染或嚴重外傷。

2 黃指甲:黴菌或指甲油過量。連續數月擦指甲油、或是自然老化,都可能是導致指甲變黃。如果指甲發黃的同時還變脆、脫屑,則可能是和香港腳類似的黴菌感染。

3 麻木:周邊神經病變或神經受損。雙腳麻木是「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之一,這種神經病變大多是因糖尿病、長期酗酒或化療副作用引起。另外,單腳麻木的症狀,則可能是神經瘤使腳部、腳踝或背部的神經受到擠壓,這類問題多是因為長年穿著過緊的鞋子導致。

4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起床或起立時,雙腳一下地就感覺到從腳跟傳來的刺痛,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之一,由於支撐足弓的韌帶過度拉扯導致,而韌帶的過度拉扯則可能與過緊的鞋子、夾腳拖鞋、過度磨損的運動鞋有關。這些問題持續越久,所需要的痊癒時間也會隨之拉長。

5 皮膚癢、脫皮:黴菌感染。由黴菌感染引起的香港腳,是最常見的腳部發癢、脫皮原因。藉由塗抹抗黴菌藥物、保持腳部乾爽,就能緩解症狀。除了黴菌感染外,濕疹和乾癬也可能是發癢脫皮的原因,但須由足科醫師檢查才能確診。

6 腳及腳趾無毛髮:循環問題。對愛美的人來說,腳上的毛髮可能會影響穿涼鞋時的美觀。但Carolyn McAloon醫師指出,這也可能是血流不足、無法供應毛髮生長所導致。如果腳上的毛髮突然變少,建議尋求醫師幫助,確認腳部的脈搏,以了解是否是心臟動力不足、無法推動足夠的血流到腳部。

7 經常抽筋:缺水或營養缺乏。隨機發生的痙攣,可能是無害的營養素缺乏,也可能是嚴重的循環與神經疾病。缺水是導致抽筋的其中一個原因,因此運動或大量流汗時,也應注意適時補充水分;補充鉀、鎂、鈣等與痙攣相關的礦物質,也可能緩解電解質缺乏導致的抽筋。

Carolyn McAloon醫師也建議,想要緩解抽筋不適,可以將雙腳泡入溫水中,並將腳趾向上抬。如果抽筋症狀仍未改善,就可能需要由醫師進行檢測,以排除循環、神經受損等可能性。運動時應補充大量水分。

8 傷口難以癒合:糖尿病或皮膚癌。失控的血糖濃度會導致神經受損,此時許多較小的外傷、疼痛都可能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發生。若此時受到感染,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必須截肢。另外,Carolyn McAloon醫師指出,難以癒合的傷口也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黑色素瘤可能在任何身上任何地方出現,包括腳趾之間,因此也要將腳納入皮膚檢查的範圍中。

9 持續冰冷: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機能減退症是持續性腳部冰冷最常見的原因,更有許多年過40的人完全沒有察覺自己可能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問題。另外,甲狀腺機能減退也可能導致掉髮、疲勞、無原因的體重增加、憂鬱等症狀。若有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問題,可以適量補充海帶等富含碘的食物,幫助恢復甲狀腺機能。

腳趾冰涼的一大原因是血液循環差,有時候與吸菸、高血壓或心臟病有關。糖尿病失控導致的神經損傷也會導致腳寒。

其他病因還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貧血。出現腳寒最好看醫生,查清病因。

另外,長時間穿不合腳的鞋子會導致腳痛。然而,腳痛還要當心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骨折)。籃球和長跑等強度過大的運動容易導致腳部骨折,骨關節炎患者危險更大。

腳部灼痛在發生外周神經損傷的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見。腳部灼痛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B族維生素缺乏、腳氣、慢性腎病、下肢血液循環差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腳跟疼痛的最常見病因是足底筋膜炎。關節炎、運動過量、鞋子不合腳等也會導致腳痛。

腳腫的其他原因還有:血液循環不良、淋巴系統疾病、血栓、腎病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腳部瘙癢和脫皮可能是腳氣真菌感染所致,在20~40歲年齡段較常見。接觸性皮炎也會導致腳部瘙癢、發紅和脫皮。另一大原因可能是牛皮癬。

難以癒合的腳部潰瘍是糖尿病的重要信號之一。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應該洗腳並檢查腳部異常。

鍛鍊過量或肌肉疲勞是導致腳部突然抽筋(痙攣)的常見病因。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