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為痛悔遲26:「三傳盟約」見死結,千年蒙蔽尋正解

第二十六章 「三傳盟約」見死結,千年蒙蔽尋正解

1. 初答讀者問

很多讀者留言,急切地想知道未來的天象,甚至說對歷史、對過去的天象不感興趣。無法都一一回覆,只能籠統地說一下。上面就是半年以後,2018年1月7日的天象圖,如果筆者上來解讀,很多人都會當成憑空放炮,哈哈一笑,甚至嗤之以鼻的。歷史上從天子官員到士兵百姓,凡是視天機為兒戲的人,基本都會走上逆天自毀之路的,這不是把人害了麼?

但是從第一章《熒惑守氐、賊臣某逆》 (點擊這裡) 開始,有了25章的歷史奠定,很多讀者自然而然地就會明白「氐宿」的一些意義所在了。即便是這樣,我現在開始解讀,很多人還是不太信。

不信麼?小試一下。看上圖,筆者說出最粗淺的一部分意義:這喻指中共當局內部兩股勢力的大戰,或是文爭,或是武鬥,或是文爭加武鬥,地點就在權力中樞,勝負已在天象中給出,順天的功德和逆天的罪業,只是天象應驗時間推延的因素——有多少人信?

很多人會說這是廢話:「從現在的局勢都能看出來,不用你借天象預言做秀。」

但是如果我說:「那之前還不把逆天腐敗的總後台江澤民本人拿下,當局危矣。不知道宋太宗的舊命運安排得有多輝煌,看不到他逆天背命有多大的罪,今人也就不知道辱沒使命該怎樣痛悔。」——可能很多人就摸不著頭腦,就更不信了。

世人時局的預測,往往和天象是反的,《道德經》中有「反者道之動」,天道絕不是常人的思維。一旦天象預言落到自己,很多人以為自己能破除預言,可是努力的改變恰恰落入宿命的羅網。歷史上很多很多人都是這樣,當今也不例外,總是有聰明的人自以為是,笑話別人的笨拙愚腐,卻忘了《道德經》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明白天象,才是順天應人的大智慧。

《推背圖》是一部穿越時空的經典,經過1300多年的驗證,當代人才信服。如果誕生在西方,會被當作「先知書」頂禮膜拜,即使不信神的當代人也在驚歎:「真神!」可是,沒有歷史的奠定,誰會信它?

現代人急功近利,做什麼都想速成,那不過是武俠小說的神話,宅人的童話。五千年來,真正識天象的屈指可數。無數人求索一生,卻誤入歧途。自古天象絕學都是帝王專術,但是大道真機,只有在特殊的天象之下,才能開啟。

而今筆者結合現代科學,用淺白的語言拉開了天象的面紗,大家動動腦筋就能看懂天象了。從讀者的回饋來看,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為什麼前面露出一點未來天象的喻義,就有人不信呢?因為現代人的思維容納不了。得之於易,從不珍惜;兒戲天機,劫數在即。可是隨著筆者漸次以歷史典型天象作為奠定,讀者對那些天象的的認知,會去偽存真,由淺入深,思維容量也會不斷擴大,到當代天象展現的時候,甚至不用我說,大家就知道結果了。

好了,現在我們書歸正傳,回到北宋初年的天象,看看天象和歷史,如何奠定土星的喻義。


圖26-2: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年)天象示意圖。

2. 金匱之盟,透析情理問真容

上一章我們開始辨析千古疑案「金匱之盟」,本章首次揭示「三傳約」的死結,不破不立,破除謬誤,才見真機。

所有版本的金匱之盟,都一致地不合人間情理:杜太后病危快不行了的時候(《宋史》說「疾亟」,《涑水記聞》說「病篤」,都是指病危到最後)立遺囑,能不叫兒子們都來?迴避誰都不合情理,都有搞陰謀之嫌。太后睿智大度,是搞陰謀的人麼?

而且,人去世前都要把最親近的人叫來訣別,孝子也必須在最後時刻給老人盡孝、送終。最後一面誰沒見上,誰不孝。所以在外地的親人要拚命往回趕,去和病危的親人訣別。所以,杜太后立遺囑的時候,可能不讓趙光義和趙光美(後避太宗的名諱,改名廷美)在場麼?

可能有人說:也許杜太后讓光義、光美先迴避,讓趙普寫完盟約,再叫兩個兒子進來。

這太一廂情願了,更不合常理。人病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幾時幾刻幾分,隨時可能咽氣,病危時是分秒必爭的,杜太后怎麼可能能預見自己和大兒子趙匡胤、書記趙普定完盟約,還有時間和另外兩個兒子訣別呢?一旦如釋重負,很可能就過去了,臨死都沒見一面,沒叫兩個兒子給送終,情理和孝道上都說不過去。

所以,如果真定有金匱之盟,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普一定都在場!趙光義親自篡改的國史,之所以掩蓋自己當時在場,是因為金匱之盟根本就是對他即位不利的,所以他自己一直不敢拿出來。而趙普拿出來的一定是假的,他(趙光義)順坡下驢,以謊造謊,影射出了自己合法即位的憑證,所以才感激趙普,給趙普官復原職。

所以 「對太宗繼位絕對有利的單傳約」肯定是假的,那麼「三傳約」就是真的麼?

3. 品味「三傳約」,不公是死結

正史記載杜太后「聰明有智度」,「曾和太祖一起參決國家大事」,而且對趙普說:「我兒匡胤的閱歷還不夠啊。」這樣的老太太是以能力服眾的,做事一定是讓人佩服的,讓人佩服的前提就是做事公平合理。

不公毀根基,傳不下去

人們靠猜測得出的「三傳約」,是說太后讓趙匡胤傳位給光義,光義傳位給光美,光美再回傳給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就完了。那麼,趙德昭後傳位給誰呢?傳給親弟趙德芳?還是傳給趙光義的大兒子趙元佐?

如果是德昭傳給元佐,在堂兄弟之間傳,沒有實際的保證。因為親戚、血緣越來越遠,帝位不可能在遠親之間反復輪轉,根本進行不下去。如果是德昭傳給德芳,在親兄弟之間傳,那當過皇帝的趙光義能幹麼?又成了偏袒太祖一家了?

不公藏私情,無法執行

「三傳約」最不公平的是:既然帝位要在兄弟三家傳,為什麼只要太祖立約盟誓?不讓太宗、廷美也一同簽約立誓呢?這不是說:你趙匡胤必須遵守,帝位傳給趙光義後,他沒立誓,遵守不遵守沒關係?!這太不公平了,無以服人,沒有可操作性,和杜太后睿智大度的風格完全相背,成了偏心眼的小家子氣,完全不合情理。

沒有公平的基礎,所以「三傳約」根本進行不下去,假如真正實施起來,也是不了了之,讓天下人笑話。

4.「三傳約」不能解決問題,實施見死結

杜太后立盟,是為了保證「能立長君」,因為社稷的穩定依賴於年長的君主。但是,「三傳約」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按「三傳約」,帝位傳到趙德昭,不管他傳給親兄弟趙德芳,還是傳給堂兄弟趙元佐,都不能保證以後的兄弟傳位都傳給年長之君,因為後代同輩人的年齡會拉開,比如宋真宗43歲才生下唯一長大的兒子宋仁宗趙禎,趙禎比堂兄小很多,他如果從太祖長子系的趙惟正那裡即位,自己就不是「長君」了。

可見「三傳約」並不能解決杜太后擔心的問題,這和她「聰明睿智」的思維完全矛盾。

5. 致命的邏輯死結

人類的邏輯是共有的思維準則,從古到今沒有變過,它不局限在任何一個領域。你可以沒有發現它,但是你不能改變它。所有真理、真相的探索、揭示,都有意無意地遵從了它,一旦違背了它,必成謬誤。一個理論自身有邏輯錯誤,它再華麗、信的人再多,也是錯的,但是這種錯誤很隱蔽,一直在挑戰著後人的智慧。為了說清這個迷惑,我們以進化論做類比。

循環論證,或稱竊取論點、乞詞魔術(Begging the Question)

這種邏輯錯誤的核心是:假如A(進化論),所以A(進化論)。但是這樣太露骨,有意無意地加進了個迷惑性的B(相似性[1]),就迷惑了幾十億人次!

變形後的邏輯詭辯公式為:假如A(進化),就有B(相似);因為B(相似),所以只能是A(進化),完全不知道還有更多情況會導致B。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對於「親王尹京假說」,這個錯誤邏輯就變身為:假如趙光義即位是太祖定的,那麼「親王尹京=皇儲」正確;因為「親王尹京=皇儲」正確(前章證實這個假說全錯!),所以趙光義即位合法。

對於「三傳約假說」, 這個錯誤邏輯就變身為:假如「三傳約」是正解,那麼趙光義登基之初的表現,就在遵循「三傳約」;因為他遵循的表現,所以「三傳約」(太祖——太宗——廷美——德昭)正確!?

顛倒認定,或誤認後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這種邏輯錯誤的本質是:因為A(進化),所以A(進化)。但是這樣不能蒙人,有意無意地加進了個迷惑性的B,就迷惑了幾十億人次!

變形後的邏輯詭辯公式為:因為A(進化),所以B(相似);因為B(相似),所以只能是A(進化)。為什麼要證明進化論呢?因為它是需要證實的假說,但是一開始就把假說當依據、當真理了,就顛倒了證明的順序,認假設為真理(誤認前件Antecedent為後件Consequent)。核心邏輯是錯誤的,再做浩如煙海的研究也是積累錯誤,這就是進化論不斷碰壁,不斷以新假說解釋舊假說,群假難圓的根源。

對於 「親王尹京=皇儲假說」,這個錯誤邏輯變身為:因為趙光義即位了,所以「親王尹京=皇儲」正確,因為「親王尹京=皇儲」正確(前章證實這個假說全錯!),所以趙光義即位合法。

對於「三傳約」,這個錯誤邏輯變身為:因為金匱之盟應該是「三傳約」,所以趙光義登基合法遵循著「三傳約」;因為他遵照「三傳約」,所以「三傳約」正確!?

可見,「三傳約」的基礎死結(不公平)、實施死結(不解決問題)、邏輯死結,使它進入死胡同,因為它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6. 燃眉之急未能解,誓盟並非「三傳約」

前面我們分析,杜太后立遺囑,定金匱之盟,三個兒子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應該都在病榻前聆聽,給母親盡最後的孝道送終,他們都知道真正的內容。假如是「三傳約」,兄弟三人都得遵守盟誓,那也就成了太宗即位的合法憑證,也是對太宗即位有利的,也不用太宗冒險去逼宮威脅宋皇后,冒著不被眾臣承認的危險,在朝廷上自立為帝——當時天下的洶洶之口到什麼程度?宋朝官方史料被全面篡改掩蓋了,而《遼史》直言不諱,說宋太宗自立為帝,這是從官方、民間一致傳到遼國的情報。

也就是說,「三傳約」也是有利於太宗的,能暫時解決問題。宋太宗當時不就是想先應急再說麼?先塞住天下人之口麼?先走一步看一步麼?他登基的7天,就封弟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齊王,成為國家的副手,封趙德昭為武功郡王,是德昭同輩人中第一個被封王的,成了國家的第二副手。這不就是在暗示即位順序麼?為什麼要影射、暗示即位憑證,而不敢把「三傳約」的金匱之盟拿出來呢?

因為金匱之盟根本就不利於太宗即位,金匱之盟並不是「三傳約」!趙廷美、趙普都知道真相。

7. 太宗影射「三傳約」,後人迷惑實難解

前面我們辨析過:「親王尹京=皇儲」是趙光義開始設的迷局,影射自己即位的憑證,後世學者被誤導,在裡邊繞不出來,反而得出了「親王尹京=皇儲」的結論,去佐證太宗即位的合法性。「三傳約」同樣是這樣。

趙光義登基後就進封廷美和德昭,設迷局影射「太祖定下的」即位順序:太祖——弟弟光義——弟弟廷美——太祖長子德昭,以暗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後人根據太宗故意設的圈套猜出來的「三傳約」,前提是虛假的,方法是猜測,結果怎麼可能正確?怎麼還能反過來,去證實太宗即位的合法呢?

這不是中了騙子的圈套,反而給騙子正名麼?後人陷入這個圈套出不來,陷入邏輯錯誤的怪圈出不來,永遠也得不出正解。

那麼,真正的金匱之盟是什麼?史料被全面篡改、偽造,就真的無法尋蹤了麼?不是,真相總會露真容,請看下集《至公至平爭皇儲,金匱之盟真相出》。(未完,待續)

註釋:

[1]進化論的邏輯基礎就是相似,不管是外形相似、骨骼相似、組織相似、結構相似、基因相似、序列相似、成分相似、含量相似……都是相似,都是以相似來認定進化。但是,為什麼相似能表示進化?「標準答案」是:因為進化,所以相似;因為相似,所以進化。這是典型的邏輯錯誤:循環論證、顛倒認定。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