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吃皮帶是假 伙食其實很好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10日訊】中共一貫宣傳紅軍長征時吃皮帶、草根樹皮,曾有參加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共內部人士證實,實際上長征途中伙食相當好,每天每頓都是大米飯。

李一氓,生於1903年,1925年加入共產黨,中國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部科長,南昌起義參謀團秘書長,參加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後任陝甘寧省委宣傳部長,新四軍秘書長。之後,李一氓還曾先後任蘇北區黨委書記,華中分局宣傳部長,大連大學校長等職。中共奪取政權後,曾任中共駐緬甸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副主任,中聯部副部長,中紀委副書記等職。1990年12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

他在《李一氓回憶錄》中敘述到,1934年冬,我到閩贛區前線視察工作,當時正是放棄太寧、退守建寧的時候。我得了副傷寒,我的同鄉前方衛生部長彭真是我的主治醫生。治好病後,當時的前線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發了我十個銀元的休養費。臨行前,李克農讓我感謝彭部長,實際上是讓我做一頓飯請他們。當時大概一桌有八九個人,在建寧這個閩贛邊的小城,有雞和肉。用江西、福建的一種名叫地瓜的一種塊根,切成片配在豬肉片裡炒了一盤「滑肉」。又用建寧的建蓮剁成泥,做成蓮子泥,又甜又燙。另外還有麻辣雞絲、麻婆豆腐之類,他們吃後都很滿意。

我還想前方每天都是大米飯,這次該吃頓「臊子」面。我就擀了雞蛋面,並到街上買來幾大碗豆腐腦,做成「臊子」豆腐腦湯麵,大家都覺得新鮮,愛吃。

1934年秋天,開始了長征。在長征路上,有時供給好,有時供給不好,這主要看地區了。湖南、四川都不錯,廣西、貴州、雲南差一點,當然更差的是川西北和甘肅。

長征的路線大半是產米地區,每天每頓都是米飯。有時想辦法換口味,假如尋到豬油、麵粉,又能從老百姓家中借得平鍋,就自己做鍋貼。我們都是南方人,不知吃水餃是件大事,無論如何,一樣的材料,一樣的做法,經過煎烤,鍋貼比水餃香。愈做手藝愈純熟,我們的鍋貼甚至出了名。

過雲南宣威時,弄到大批火腿,但是炊事班把它剁成塊狀,放進大鍋,摻上幾瓢水煮。結果火腿肉毫無一點味道,剩下一大鍋油湯。有的人很精,要求不向公家打菜,分一塊生火腿,自己拿去蒸,大家這才知道宣威火腿應該怎麼做。在這點上,其中肖勁光的收穫最大,他的菜格子除留一格裝飯之外,其他幾格全裝了宣威火腿。

長征路上最苦的一段應當是在川西北的兩三個月。那時不開大鍋飯,每人分的口糧規定吃五天,實際上我兩天半、三天就吃完了。準備大餓兩天。可是當行軍到一個地方時,有村落,地上有新的豌豆苗,有蘿蔔乾,還找到酥油,即牛奶油,我分得一大茶杯。吃了黃油,不但精神抖擻,而且它的營養價值極大。那時,董必武同我們一路行軍,有個人還送他半隻野羊腿,他就交給我們做,講明平均各分一份。

進入甘肅後,有一晚在甘肅臨洮縣屬的哈達鋪,幾個人合資用一枚銀元買了一隻羊,請賣主殺掉,羊皮歸賣主,羊分為若干種做法,當然有羊肉鍋貼。只用了一頓,我們幾個人當晚就把一隻整羊吃了。

此前,著名歷史學家、《誰是新中國》的作者辛灝年先生用大量歷史事實說明,蔣介石領導的14年抗戰是血寫的事實,而共產黨所宣稱的自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是謊言,中共的所謂的「長征」實際上是假抗日、真逃亡。

港媒《東方日報》報導,大陸歷史學者高華之前曾指出當局隱瞞了部分長征真相,包括在延安向長征官兵徵集1937年結集而成的《紅軍長征記》。1954年中宣部將《紅軍長征記》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在內部發行,但刪除了描寫紅軍吃喝玩樂的部分文章。被刪除的文章包括何滌宙的《遵義日記》等五篇。

何滌宙在文章中描寫,幹部團(紅軍大學)的幾個紅軍幹部在1935年初進入遵義城後的十天裡,經常去飯店點菜吃飯,吃炒辣雞。還利用空閒時間,把打土豪獲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縫店改做皮衣。

(記者歐陽靜報導/責任編輯:王安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