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美景 頤和園為何要造17孔橋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10日訊】中國北京頤和園有一座17孔橋,每年在冬至前後就會與太陽的日落點呈垂直線,落日陽光的角度會照亮17孔橋的孔洞,呈現出一幅「霞光美景」。那麼這座橋為什麼要建成17個孔組成的呢?

走進頤和園,相信大家都會看到一座長長的橋,據說這座橋當年修的時候,是將它想像成龜的脖子,而橋兩頭的廓如亭和南湖島相當於龜的殼和龜的頭,寓意長壽。

這座石橋修建於清乾隆15年(西元1750年),總長150米,整座橋的修建吸取了北京盧溝橋和蘇州寶帶橋的特色,橋的欄杆上雕刻的獅子共有544隻,形態各異。

據稱,當初建造橋的設計師利用天文地理知識,推算出太陽在冬至前後的下午會降到最低點,能透射光線進到孔橋下方,創造出孔橋陽光穿洞的「霞光美景」。


北京頤和園17孔橋。(微博圖片)


北京頤和園17孔橋。(微博圖片)


北京頤和園17孔橋。(微博圖片)

當初為什麼要修成17個橋洞呢?有人分析說,這17個橋洞,中間的橋洞是最大的,從中間的這個橋洞往兩邊數,對稱的左右兩個橋洞算作1對橋洞,總共有8對小橋洞。這8對小橋洞加上中間最大的那一個橋洞,8+1=9。

「9」這個數字在古人眼中是一個像徵帝王的數字,《易經》裡稱為極陽數,「極陽」,那就是指皇帝!17孔橋的設計是有這種考慮的,當然這是象徵意義。

同時,一座150米長的橋,需要讓它一直屹立不倒的橫跨在一座湖上,建築師們還充分考慮了各種建築學、力學等的因素,建成17個孔還有這方面的原因。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地區,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記者文馨報導/責任編輯:曲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