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嚴控資金外流 海航兩起海外併購案遇挫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02日訊】 當下,北京當局正收緊管制,加大力度限制高風險收購案資本滙出。受此影響,近期被捲入輿論漩渦的海航集團至少有2宗海外併購案受阻。

路透社報日前引述4個消息人士披露:北京當局正在掃蕩高風險收購案的資本匯出,海航集團資金匯出中國遭遇困難,導致海航的兩起海外收購案遇挫:其一是海航以大約2億英鎊收購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 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 (ICE)的收購案;其二是海航對瑞典瑞德酒店集團 (Rezidor Hotel Group) 發出的收購要約。

據報導,一名直接知情消息人士透露,收購匯兌年交易額超過10億英鎊的ICE的項目是海航旅遊集團2016年4月開始進行的,當時北京當局尚未對資本外流進行限制。這筆收購原計劃是今年4月完成,沒想到進行到一半時,有關資本管制規定出台,海航不得不申請監管批准,而這要花費一段時間。

據公開的資訊,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016年11月28日推出新規:凡是資本賬戶下超過500萬美元的海外支付,必須上報市外管局批准。

另一樁受到影響的瑞德酒店收購案則起始於2016年12月22日,當時中國海航旅遊集團宣布,海航旅遊全資子公司–HNA Sweden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將對瑞德酒店集團發出強制性收購要約。

報導表示,海航旅遊早在2016年4月收購了卡爾森酒店集團,並由此獲得了卡爾森持有的瑞德酒店51%的股權,此後海航才產生了進一步收購瑞德餘下股份的想法。

事實上,海航長期以來,一直是「一顆備受質疑的企業界明星」。

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女士在《讀報擷英:海航集團資本篇》中梳理了海航最近10年來在媒體聚光燈下一路狂飆突進的發展進程。

文章指出:從2005年以來到現在,幾乎每隔幾年就有幾篇起底海航的深度報導出現。而這一系列針對海航的專題報導的內容涉及了多個方面,——從海航的起家和資本運作方式到內部管理與靠山,「每篇報導都等於一份公開的企業檔案」。而這些報導基本上都是「在看似正面的報導中夾雜了嚴重的不信任甚至是懷疑否定」。

然而,在這些夾雜著明槍暗箭的輿論伴隨下,海航的資產卻一直在急劇膨脹,從2005年到2015年底,海航集團資產總額從189.6億元擴張到4687億元,也就是說,十年之內,海航資產增加了24倍。

與此同時,海航也一直處於高負債率伴隨的狀況。而海航「化險為夷」的辦法主要是以下四點:1、海航系互保,抱團舉債,借錢不難;2、上市公司分兵行動,連環定增,降低負債率。3、加速國際化,尋找優質標的,「待價而沽」;4、陳峰的危機公關能力很強。

在虎嗅統計的「海航繫上市公司圖」中,海航旗下20餘家公司的平均負債率在75%左右。不過,海航憑藉著上述四個「法寶」,其資本依然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海航還公開宣稱:「航空行業本身屬於重資產的高負債率行業,80%的負債率非常健康」。

有輿論稱,從上述情況看來,海外近期傳出海航被當局納入在海外搞「高風險投資」的企業黑名單的說法,並非是空穴來風。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戴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