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天津大學技術團隊的「高科技騙局」

【新唐人2017年07月25日訊】曾經的象牙塔不再純潔!一名河北邯鄲商人王增良,在商海中浮沉30年,但從未像今天這樣被騙得幾近傾家蕩產。而騙了他2.6億元人民幣投資金的,竟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一個技術團隊。

「這是一場發人深省的高科技騙局!」據大陸媒體報導,被騙商人是53歲的王增良,原是河北卡布爾碳素製品銷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2年,王增良出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出技術,並指定技術持有人張衛江教授、徐姣博士為項目聯繫人,合作生產硼同位素產品,王增良先後砸進2.6億元。

雖然前期有過疑慮,但天津大學化工學科多年來在全國名列前茅,張衛江又是化工學院教授、博導。而且從2012年開始的4年裏,天津大學有關方面至少在4份合同等文書上蓋章,稱張衛江的技術完成中試,是成熟的。

不過,王增良不斷得到消息,張衛江的技術中試是失敗的。但張衛江否認。

2015年的一場官司讓王增良意外獲得證據:張衛江通過學術造假獲得科研項目的結項報告,再對外宣稱自己擁有成熟的技術,從企業獲得高額利益。

最終確認被騙的近一年裡,王增良奔波在邯鄲、天津之間,卻一次次往返徒勞。

這條新聞引起了大陸輿論的巨大反響。網易一天就吸引了近24萬人次參與討論。

網友說這是「就怕流氓有文化的典型案例」。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天津大學的技術團隊為了私利,把科研準則全然置於腦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看了之後真是讓人無奈的很!這種事情出現讓人感到很悲哀。我倒建議這位商人堅持維權到底,討回公道,起訴這些造假的相關個人,起訴天津大學、中共政府,把本來屬於他的錢要回來。」

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講師李業興:「(大學)比較容易讓別人相信吧,掛著學校這種名譽。學校那些人膽敢這樣欺騙,也是因為中國這個社會欺騙行為風險不大。你看很多人學術論文造假、抄襲都沒有什麼懲罰,做了那麼多的假冒偽劣產品,三聚氰胺,當事人都沒什麼大的問題啊。」

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講師李業興表示,應對這種情況,需要健全的制度,一旦有欺騙行為就要承受極大代價。

李業興:「中國的老百姓個個都變得很精明,但是在美國那邊,老百姓都傻呼呼的,為什麼呢?他就覺得他再傻,按照規定去做他基本上是安全的,他有一個政府在那裏做保障啊。中國這個市場,政府拿了那麼多的稅收,但它沒有維護好整個市場的秩序。你全國所有東西都是假的,你面對欺騙作假的行為又不去處理,作假成本那麼低,你老百姓再長心眼也是防不勝防。」

面對訴訟,2014年6月該校有關方面出具證明,稱張衛江的「項目技術尚不成熟,不具備成果產業化的充分條件」。但一年後向河北省政府申請資金時,天津大學又出具了相反文件,稱「本項目中試已在該校完成,現進行產業化試驗、產品應用及下游產品研發」。

謝田:「這個科技團隊現在看來應該是雙重欺騙。首先是在科研基金的使用、科技成果的問題上欺騙。第二,科技成果在商業化可行性的問題上,校方和他們一起又第二次欺騙,欺騙這個投資人。」

謝田表示,從這起案件可以看出,中國社會從政府到原本有象牙塔之稱的高等院校,都腐敗變質、欺騙橫行。全社會的道德水平降到可怕地步。

謝田:「中共邪黨領著頭在敗壞整個社會的信譽,這個社會真是很難拯救了,人們可能不得不期待奇蹟的發生。」

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中,6月15號,王增良收到冀南新區經濟發展局的《敦促儘快履約函》時,欲哭無淚,他說:「政府可以強制我履約,我卻沒能力讓天津大學有關方面履約。」

採訪/朱智善 編輯/王子琦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