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親歷者:女青年捨身赴死 30人糾察隊無一倖存

【新唐人2017年07月05日訊】親歷六四屠城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前研究室主任吳仁華,在六四18週年紀念前夕,出版了《1989年天安門廣場血腥清場內幕》,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記錄六四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過程的見證。

書中引用捷克流亡詩人米蘭•昆德拉的名言:「人與強權的鬥爭,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作者表示,希望世人不要忘記六四悲劇。

此書用30萬字詳細記錄了1989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屠殺的整個過程,時間從1989年6月3日中午開始,到6月4日上午10時結束。

書中記述,殺人是從6月3日晚上開始。部隊在向市區強行推進和在天安門廣場的武力清場過程中,對阻攔隊伍和拒絕撤離的市民、學生展開殘忍的屠殺。使用的手段,包括用槍射擊,用坦克壓,用毒氣彈攻擊,而學生和市民能對抗軍隊的,只有血肉之軀和磚石棍棒。

此書用相當多的篇幅,敘述北京各界民眾為了保衛天安門廣場及和平請願的學生,奮不顧身用血肉之軀阻擋全副武裝的中共戒嚴部隊進城,死傷慘重。

吳仁華在書中指出,「我由衷地敬佩北京的工人弟兄們,他們雖然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也不善於辭令,但是,他們卻在關鍵時刻表現出驚人的英勇無私精神。實際上,在八九民主運動中,最具有道德勇氣、犧牲最慘重的不是學生,更不是知識界人士,而是北京市的工人弟兄和市民。」

書中說,為了保衛天安門廣場,保護天安門廣場上和平請願的學生,他們一直在用血肉之軀阻擋着武裝到牙齒的中共戒嚴部隊,浴血奮戰,奮不顧身。

吳仁華認為,「北京各界民眾視死如歸、捨身取義的精神,是八九民主運動留給歷史和後人最寶貴的遺產之一。」

書中記載,6月4日凌晨2時許,集結在天安門城樓金水橋前的第38集團軍,派出一支特種部隊(偵察兵)小分隊進入天安門廣場北端,對天安門廣場邊沿地區進行掃蕩。

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北角的北京工人自治聯合會總部首當其衝。工自聯總部原先駐紮在天安門城樓西觀禮台處,當戒嚴部隊開槍鎮壓事件發生後,工人弟兄們出於保護集結在紀念碑底座一帶學生隊伍的考慮,特意將總部遷移到天安門廣場西北角,這裡是戒嚴部隊從西長安街進入天安門廣場的必經之地。

工自聯成員遭到特種部隊的血腥掃蕩,總部帳篷起火,逐漸蔓延為沖天火焰。據一位幸免遇難的工人回來報告說,當時約有30餘名工人遇難。

參與特種部隊清場行動一名軍人回憶說,任務中原有逮捕高自聯領導成員這一項,但根據事態進展,恐怕「節外生枝」,臨時放棄計劃。

6月3日,吳仁華受「首都各界愛國維憲聯席會議」委託,組織特別糾察隊赴天安門廣場維護秩序,沒想到遭遇「中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那一晚,在紀念碑底座最高層,有一支為數三十來人的工人糾察隊與吳仁華等人協同執行維護秩序的任務。當戒嚴部隊軍人血腥鎮壓的槍聲打響後,這些工人糾察隊員們隨即一批批奔赴最危險、最前線的西長安街一帶。

6月4日凌晨1時許,一位渾身是血的青年工人跑回來泣不成聲地說,他是唯一的生存者,與他同行的工人弟兄們都英勇犧牲了……

吳仁華說,此時,這支工人糾察隊在紀念碑底座最高層僅存的兩位女青年,猛然甩掉披在身上的舊軍大衣,情緒極為衝動地就要跟着這位渾身是血的青年工人,一起沖向西長安街一帶。她倆那麼年輕,又是女性,由她倆去阻擋全副武裝的中共戒嚴部隊軍人,讓人覺得太過殘忍,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吳仁華和在場的幾位特別糾察隊員流着淚苦苦地勸阻她倆,堅決不放她倆前行:「求求你倆,別去了!千萬別去了!我們良心上受不了!受不了呀!……她倆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泣不成聲地說:『同行的弟兄們都死了,我們不能貪生不去呀……』」最終,她倆還是隨着那位渾身是血的青年工人走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

「我終身不會忘記這兩位女青年,不會忘記那些為了保衛天安門廣場,為了保護堅守在天安門廣場上和平請願的學生,為了爭取民主與自由而英勇獻身的工人弟兄們。在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他們的勇敢程度遠遠超過了知識分子,充分表現了人性的高貴。」

(雲濤整理/責任編輯:唐睿)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