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蛇吞巨象」獲周永康暗助 吳小暉背後究竟站著誰?

【新唐人2017年06月28日訊】近日,中共喉舌媒體披露了習近平有關權貴階層與「白手套」合謀壟斷資源獲取巨大利益的言論。那麼,剛剛被「帶走」接受調查而已經不能「履職」 的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究竟是誰的白手套,引發外界猜測。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學習小組」 6月20日發表的一篇短文中,引述習近平有關要警惕「權力遊戲」的論述,引起了海外輿論界的特別關注。

據披露,習近平曾經這樣說:「每一個權力中心的周邊,都聚集了一批仰其鼻息的既得利益集團。這些人因為接近權力中心,得以壟斷資源,獲得巨大的利益。他們可能是權貴階層,也可能是『白手套』,他們遊走在邊緣,與權力完成合謀」。

適逢中國保險業中的萬億資產帝國安邦集團的現任董事長吳小暉被抓,安邦保險業務遭金融監管機構嚴厲整頓之際,海內外輿論都在高度關注,吳小暉的背後藏匿著的,究竟是哪些權貴家族呢?

近日,大紀元梳理安邦集團的起家及發展過程中的股權構成情況指出,從安邦成立之初到2011年之前,掌控該集團實際控制權的「大股東」其實就兩家——江綿恆操控的「上汽集團」和曾慶紅、周永康的山頭「中石化」。

長期控制安邦的兩大股東是上汽集團和中石化

據公開的資訊,安邦2004年在上海附近的寧波註冊成立時,名稱為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邦財險」),主營財產和意外保險。該公司從成立之初起,其最大的發起股東就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簡稱「上汽」),當時該集團佔股20%,掌握了安邦的實際控制權,而安邦財險的首任董事長就是上汽集團時任總經理胡茂元。

胡茂元長期擔任上汽集團的總裁,同時又一直擔任安邦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到2014年後,安邦的法定代表人才變更為吳小暉。

中石化則是在2005年安邦首次增資時加盟其中,出資3.38億元,成為安邦公司中占股20%的新股東,與此同時,上汽也增值到3.38億元,同樣占股20%。

也就是說,安邦集團的初始資本來自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企業:石油巨頭中石化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

眾所周知,上汽集團最著名的董事會成員就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長子江綿恆,而且江綿恆還是上汽控股的公司「上海聯投」的董事長。

而安邦另一家初始股東中石化,則是曾慶紅和周永康的地盤,曾、周二人在中國坊間均被稱為「石油幫幫主」,中石化的董事長陳同海則是替曾慶紅和周永康掌管石油能源行業的得力幹將。

之後,安邦集團經歷了一系列令外界眼花繚亂股權變更,直到2011年5月安邦第五次增資到120億元時,上述兩家國營企業股份已被稀釋到僅剩9.1%;然後,等到安邦進入快速發展和盈利周期之後,這兩家國企居然以低溢價退出。

針對上述情況,香港《東方日報》 6月16日曾發表評論文章分析說:「這些國企在安邦風險最大時堅守,在摘果子時卻毅然退出,將成果拱手相讓給吳小暉。」

這種令人費解的現象背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國企只是「充當了權貴家族的墊腳石」。

安邦集團的發展軌跡表明,當初籌建這個公司的實際控制者採取的策略就是——「國企出錢搭平台,這個平台如果賺錢,國企就找理由退出,轉讓給權貴或其代理人;如果這個平台虧錢,虧的也是國家的,與權貴無關」。

周永康的錢袋子李春城曾助吳小暉「蛇吞象」

在安邦集團的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還是2011年入主原本由成都市政府企業控股的成都農商行。

在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的支持下,2011年註冊資本僅51億的安邦,獲得了成都農商行35%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同時,安邦的人馬大舉進入農商行管理層,囊括了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的職務,並占據董事會一半成員,成功控制了這家資產總額達1603億元的國有企業。

這筆典型的「幼蛇吞象」的收購,讓安邦資產規模從幾十億衝到了千億級別。

這樁交易當時就被指有「賤賣國有資產」的嫌疑,一度在成都的政界、商界引起爭議。李春城在這筆交易完成後即卸下了成都市委書記的職務,轉而兼任省委民工委書記。

陸媒《南方週末》當年在報導這筆交易時,曾引述成都市委一位官員說,安邦收購農商行這樁涉及上千億元國有資產的買賣,「都沒有上市委常委會討論」。

此後,從2012年12月李春城落馬起,當年在這樁交易期間主政成都的幾位主要官員紛紛落馬。其中,安邦入股之前成都農商行時的成投集團董事長吳忠耘, 2014年12月一審被判處死緩;時任成都市委常委、祕書長鄧全忠於2016年12月被判無期徒刑。

而李春城被法院判定的罪名中就包括「在擔任成都市長、市委書記期間,在周永康的授意下,為他人謀取不當利益提供幫助,致使公共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針對上述情況,大紀元判斷:「從安邦上述起步和發展的軌跡來看,它不姓鄧,不姓朱,不姓陳,最可能姓江(綿恆)、姓周(永康)。」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