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6月24日訊】宮殿,我們常用來形容高大的建筑物,特別是皇家的建筑,可你知道嗎?宮和殿可不是一個意思哦,我們通常總將「宮殿」連起來叫,其實是對它兩的「誤解」。
今天,就以故宮為例給大家科普科普「宮」和「殿」的意義。
「宮」和「殿」的區別
「宮」是指由多個套間組成的屋子,在遠古時候,最早指老百姓們遮風避雨的地方。而後來,這個詞漸漸專指只有皇帝才能擁有的建筑。
「殿」,最初的意思是指人的臀部,這個部位基本屬於人體下部,有居尾部的意思。我們經常說,「你們快跑吧,我來殿後」,這個「殿」就是「在後面」,「在底部」的意思。當然,後來這個字慢慢演變為建筑學上的一個專用語,泛指高大的房屋,可以指皇帝、官員住的,也可以指給神佛住的,比如大雄寶殿等。
「宮」和「殿」從外形上看,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功能上。
細心的小夥們會發現一個問題:
故宮裡為什麼前朝的三個「大房子」要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後廷的房子(包括東西六宮)要叫乾清宮、坤寧宮、翊坤宮、永和宮、景仁宮等等呢?
其實這些叫法的不同就體現了「宮」和「殿」的區別。
有句古話叫「國事曰殿,家事曰宮」,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地方是專門討論國事的,我們就以「殿」來命名;如果討論家事的話,我們就以「宮」來命名。
所以很明顯,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是皇帝和群臣討論國事的地方。
咱們看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被誤導,認為只要一上朝就是在太和殿,其實這是誤解。太和殿,是整個故宮裡等級最高的,又叫「金鑾殿」,一般情況下,它都是大門緊閉的,只有在舉行「大朝禮」時,才會打開,比如新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也要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所以「殿」,可以說是皇家建筑裡等級最高的,一般是皇帝處理朝政,商討國事的地方。當然,有的「殿」還是神仙們的居所,供奉著神,比如欽安殿。
而「宮」呢,一般來說,是指皇帝和家人們住的地方。比如乾清宮,從明朝一直到清朝的康熙帝都把這地方作為自己的寢宮,還有各個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等等。所以可以說「宮」是和家庭生活聯繫在一起的。
一、有個地方「亦宮亦殿」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宮」和「殿」的區別,是不是漲了很多知識呢!其實故宮裡有一個地方非常特殊,它「亦宮亦殿」,歷史上它曾做過「殿」,也做過「宮」,在哪兒呢?就是它—保和殿。
保和殿,如今是故宮前朝三大殿的最後一個殿,明朝時它曾有過兩個名字—「建極殿」和「謹身殿」,之所以用「殿」命名,說明它是和「國事」相關的,比如清朝時,這裡要舉行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殿試;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要在此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年末的時候,宗人府、吏部要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
而它在歷史上還有兩個名字是和「宮」相關的—清朝時這裡曾被叫做「位育宮」和「清寧宮」。
位育宮,是順治時保和殿的名字,因為順治皇帝那時剛剛入主紫禁城,本來要住在乾清宮,結果乾清宮因為年久失修,老漏雨,居住環境太差,所以不得已只能搬到保和殿暫住,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了,就不能再用「殿」來命名,于是改為和家事有關的「宮」,即位育宮。同時,順治皇帝也在這個宮中完成了自己的大婚典禮,迎娶了皇后,他也是明清兩朝唯一一個在保和殿洞房的皇帝。
順治在位18年,23歲就去世了,而在他去世之前,乾清宮也基本修繕好了,正當他的兒子康熙皇帝繼位準備入住乾清宮時,這宮又開始漏雨了,所以不得已咱們的康熙皇帝又只能暫住他爸爸住過的「保和殿」,同時改其名為「清寧宮」,這宮名是孝莊太后建議的,為的是和瀋陽故宮裡的「清寧宮」相一致,以緬懷自己的老公皇太極。
就這樣,保和殿成了故宮裡最「亦宮亦殿」的地方。
二、他將前朝三大殿「改」了名
如今咱們看故宮的宮殿時,你會發現,前朝三大殿的牌匾上只有漢字,而三大殿之後的後廷部分的宮殿牌匾上卻是滿漢雙文,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一個人身上—袁世凱。當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宣統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他仍然住在故宮的後廷部分。
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範圍交給了民國政府使用。後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他為了稱帝,為了不讓人民反對他恢復封建帝制,他做了一個「幌子」:即把故宮裡象徵清王朝統治的三大殿牌匾上的滿文擦去,只留下漢文,讓人民群眾覺得他也是擁護共和,反清的。而為了不致招來清朝遺老遺少的反對,他沒有動故宮的後廷部分,仍然保留了滿漢雙文,也算是安撫清室皇族。
不過他這麼做,終究只是形式,只是一場「騙局」,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們早已看穿他的把戲,討袁的呼聲仍是越來越大,結果他的皇帝夢只做了八十三天就被推翻了。
──轉自《看中國》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