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揭安邦海外併購:競標彷彿來自外太空

【新唐人2017年06月20日訊】安邦集團海外大肆併購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其董事長吳小暉近期被帶走,更是將安邦置於聚光燈下。有英媒稱,安邦的海外併購競標彷彿來自外太空,足以提醒西方加強審查中資企業不透明的收購行為。

《金融時報》文章分析認為,吳小暉被調查人員帶走,留下了背後的一連串警世故事,其中一些與中資企業海外收購潮的不透明性和不穩定性有關。

數據提供商Dealogic統計顯示,自2014年10月以來,安邦在世界各地完成了超過12筆的併購交易,其中有全盤收購,如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另外也收購了一些公司的大量股權,成為推動去年總額2290億美元中國海外並購交易的企業方陣中的一員。

文章稱,安邦集團的競標彷彿來自外太空,相關信息少之又少。因為該集團從未公開透露過其所有者的身份,包括審計的集團財務報表、董事會成員名單等也未曾公布,一長串的外國子公司如何融入其複雜的企業架構也是個謎。

此外,業界專家還質疑安邦的商業模式。該集團的年度保費收入,居然能夠從2013年的260億元人民幣,飆升到去年的5040億元人民幣,令外界困惑。

評論稱,這位安邦掌門人是否會在被帶走(目前未得到官方證實)後再次現身,尚不得而知。不過,他的麻煩可能給他在美國、歐洲及其他地區收購的企業帶來不確定性。

據悉,2015年被安邦收購的荷蘭保險公司Vivat的債券,在傳出吳小暉被帶走的第二天(6月15日)就發生暴跌。

評論認為,吳小暉和安邦墜落給西方監管部門和企業帶來了三個教訓,也應驚醒他們需要對不透明的中資企業的收購野心加大審查力度:

第一個教訓是要堅持透明性。如果中資收購方連最基本的企業信息都不能透露,其商業模式的穩定性及其在中國等級制度中的位置將無從判斷。

第二個教訓是中國不穩定的政治氣候風險。如去年的海外收購風,資金迅速流向海外;而今年北京方面處於對資金外逃的擔憂,阻斷了資金流動,並同時加大了對企業高層的調查力度。

此外,赴海外收購的中資企業有高杠桿的弱點。中國是全世界企業部門負債最高的國家之一,企業負債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高達約170%。這必然意味著一些進行海外收購的中資企業,其資產負債表比被收購對像要糟糕得多。

(記者藍銘浩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