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時事評論員鄧聿文評論文章分析,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面臨人事安排、意識形態、全面改革和經濟增長四大挑戰。其中十九大人事佈局中,王岐山能否留任是核心問題,胡春華和孫政才能否入常涉及到胡錦濤可否牽制習近平。阿波羅網評論員認為,王岐山留任可能性很大,而胡春華和孫政才上位只會是習近平的助力,並且,從目前來看,胡春華入常問題不大,但孫政才因為沒有魄力,仕途比較黯淡。
2013年,中共黨校校刊《學習日報》副編審鄧聿文呼籲「棄朝鮮」遭停職。
2017年6月7日,鄧聿文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中共十九大無論對習近平還是中共都關係重大。但十九大也是個暗流湧動的黨代會,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困難。
文章主要總結了四個方面的挑戰。
首先是人事安排的挑戰
文章指,十九大是權力的重新洗牌。黨內派系圍繞權力的佈局在十九大上肯定會有一番明爭暗鬥,以下三個因素會給十九大的人事安排增加變數。
一是反腐隨意有可能打亂相關人事佈局。在一個幾乎人人都有腐敗嫌疑的體制裡,黨內各派系必然會借反腐將反對者拉下馬,所以未來幾月若曝出更高層級的官員腐敗案,也不奇怪。
二是王岐山的去留會影響到政治局和常委的人事安排。王是否在十九大上留任是人事安排的一個核心問題。若王留任,將打破中共之前形成的常委年齡限制慣例。
三是胡春華和孫政才這兩位政治明星能否如願入常。胡、孫是胡錦濤時代中共培養的作為習之後的第五梯隊領導人,若他們能夠入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牽制了習的權力。
對此,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表示,作為習、江博弈的最後一役,十九大前曝出更高級別的貪官,很有可能。
另外,王岐山作為習陣營反腐的主力推手,有關他的去留肯定是十九大焦點。但所謂「七上八下」並非中共慣例,而只是江澤民當年為騙退李瑞環搞的一個技倆。因此如果王岐山要留任,所謂年齡問題並不會形成實質的阻力,但不排除江派張德江、劉雲山、張高麗以此為藉口阻止王岐山留任。
此外,胡春華、孫政才能否留任並非胡錦濤能否牽制習近平的指標。胡錦濤多次以裸退等「自殺式」手段幫助習近平終止江澤民干政,說明胡本人已無政治野心,而是以清算江澤民、撇清自己任內政治責任為目的。因此,胡春華和孫政才等人上位,只會是習近平的助力,而非制衡力量。
「在水一方」分析,目前看來,胡春華入常可能性很大,孫政才則仕途黯淡。目前習近平需要的不是守成之人,而是能攻城拔寨的先鋒。孫政才被批「清除薄、王遺毒不力」,顯示孫在重慶打不開局面,無所作為,不被習看好。習近平可以選汪洋而不是孫政才入常。
其次,鄧聿文文章中提到,十九大將面臨指導思想或意識形態的挑戰。
鄧聿文文章說:能否最大程度地消弭因思想路線的左右分歧而對社會造成的分化和隔閡,使社會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這對中共都非常重要。意識形態是中共的一個軟肋,雖然中共高喊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但實際上他們也清楚,目前的這套意識形態是沒有多少說服力的。習的指導思想如果不能借鑒、揉進一些普適價值,還是堅持中共僵化的政治觀,將很難讓人產生認同,社會就將繼續分裂下去。
再次是全面改革的挑戰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雄心勃勃的全面改革計劃,其中大多數改革仍沒有實施。這點可以理解。因為領導人在第一屆任期內,主要精力是放在鞏固權力,培養自己的幹部體繫上。所以,十九大能否重啟改革很關鍵。
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是包括社會改革、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而非單有的經濟改革的跛足改革。改革越延後,大眾對改革的支持越小,來自革命的壓力會越大。中國社會特別是底層對改革早已失望,他們現在根本不相信中共會實施真正的有利於他們的改革。要想扭轉此種認知,進而讓大眾支持改革,就必須儘快推進三中全會的改革路線圖。
最後是經濟增長的挑戰
經濟增長跟改革有關,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之所以大幅下滑,一個重要因素,是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停滯所致。
對威權政府來說,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在於它用靚麗的數據為政府統治提供合法性。從這個角度說,中共在十九大後,必須把經濟增長放在一個重要位置。但中共害怕政治改革會引發大眾對民主化的訴求,因而儘量用經濟改革來代替政治改革。但沒有大眾的政治參與和獨立司法,黨和政府的權力就不可能真正受到約束,利益集團攫取改革和發展利益的格局就不可能真正打破,經濟改革從而就不可能有突破。
所以,如何在經濟低速增長導致大眾的不滿增強,與全面改革可能導致民主化訴求之間權衡和抉擇,構成了十九大的一個挑戰。
文章最後說,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應該不會有問題,但中共和習必須克服這四大問題帶來的挑戰,而且這些挑戰至少在十九大後的五年內都還會存在。如果中共繼續對此採取鴕鳥態度,後面會發生什麼就很難預料了。
──轉自《阿波羅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