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有「民間百科全書」之稱,曹雪芹在這部小說中對中國人的四大傳統節日——新年、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都有十分生動的描寫,其中對端午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吃粽子、鬥百草等風俗人情的記述,或詳或略,恰到好處,洋溢著豐美的藝術光彩。
賈寶玉的本家侄子賈芸為了能在賈府內謀一點差事做,就在端午節的時候給王熙鳳送禮。賈芸借了銀子,買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來孝敬王熙鳳。
賈芸對王熙鳳說道:「往年間我還見嬸子大包的銀子買這些東西呢,別說今年貴妃宮中,就是這個端陽節下,不用說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
接著,《紅樓夢》中寫道,「鳳姐正是要辦端陽的節禮,採買香料藥餌的時節,忽見賈芸如此一來,聽這一篇話,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歡喜,便命豐兒:『接過芸哥兒的來,送了家去,交給平兒。』」賈芸的這份端午節之「薄禮」,使他在賈府裡謀得了監種花木的差事。
《紅樓夢》中有多處對端午節的風俗人情進行了描寫。圖為《紅樓夢》故事場景描摹圖。(網絡圖片)
第二十八回裡第二次寫端午節,講述了賈元春打發夏太監到賈府賞賜端午節的禮:
「只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兩端,芙蓉簟一領。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別人的也都是這個?』襲人道:『老太太的多著一個香如意,一個瑪瑙枕。太太、老爺、姨太太的只多著一個如意。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人都沒了……』寶玉聽了,笑道:『這是怎麼個原故?怎麼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
寥寥幾筆,將寶玉得到端午之「禮」的喜悅心情,以及他對林黛玉特殊的感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據紅學家研究,這次的端午節禮其實是暗藏玄機的。因為林黛玉獲得的東西和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一樣,品種和數量都比較少,規格也比較低,但是給賈寶玉的節禮和薛寶釵的節禮一模一樣,品種多,數量多,規格高。其中還有一樣特別的——芙蓉簟,這是細竹編成的的席子,上有芙蓉花圖案,前面三樣都是成雙,只芙蓉簟是一領,為什麼?因為是雙人用。
賈元春的用意不言自明,借端午節贈送禮物來暗示自己的指婚意向——她主張賈寶玉娶薛寶釵。
在第三十一回中第三次寫端午節,描寫了賈府過端午節的情景:
「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午間,王夫人治了酒席,請薛家母女等賞午。」
這裡所說的「蒲艾簪門」和「虎符系臂」是古人過端午節的習俗。「蒲」就是菖蒲,「艾」就是香艾,將蒲艾插在門上,蘊含著驅邪、避邪的意思。「虎符」是用綾羅布帛等製成的小老虎形狀的香包,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虎符戴在孩子們的手臂上來避邪護身。
故事中提到的「賞午」,是在端午節的中午飲雄黃酒,吃桑葚、櫻桃、粽子,欣賞石榴花的風俗習慣。
在中國古代,無論貧富,要在端午節的中午互相宴請,這稱為「賞午」。書中所寫的,便是王夫人在端午節擺下酒宴,請薛家母女來賞午。
在這一回裡,作者還寫到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原文寫道:「晴雯在旁哭著,方欲說話,只見林黛玉進來,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寶玉和襲人嗤的一笑。」
可見《紅樓夢》裡過端午節也是要吃粽子的,也說明粽子是端午節裡的傳統食品。
紅樓夢中第四次寫端午節,則描寫了丫頭們的「斗草」遊戲。
「鬥草」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分為武鬥和文鬥。武鬥是兩人各持草莖一端,然後用力去拉,誰先斷誰就輸了。文鬥是雙方像吟詩答對那樣互對草名,當一人報出草名,對方若是對不上,對方就輸了。
在第六十二回中,小说描写了端午節的前一天,寶玉和寶琴二人一同过生日时,小螺、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几個人在園中玩耍鬥草的情景。
曹雪芹所描寫的鬥草情形十分生動有趣:
「一時吃畢,大家喫茶閑話,又隨便玩笑。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個人,滿園玩了一回,大家採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斗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又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琵琶記》裡的枇杷果。』豆官便說:『我有姐妹花。』眾人沒了,香菱便說:『我有夫妻蕙。』豆官說:『從沒聽見有個夫妻蕙!』香菱道:『一個剪兒一個花兒叫做蘭,一個剪兒幾個花兒叫做蕙,上下結花的為兄弟蕙,並頭結花的為夫妻蕙。我這枝並頭的,怎麼不是夫妻蕙?」
寥寥幾筆,描摹出了一群小丫頭鬥草耍戲之樂。
紅樓夢裡的斗百草屬於文鬥。通過斗草遊戲,人們可辨識花草之名,又呼吸了新鮮空氣,不失為有益的遊戲風俗。
——轉自《松樵博客》
(責任編輯:阿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