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乾坤帝王氣:中國九大著名帝王書法真跡賞析

【新唐人2017年05月26日訊】中國自古有「書如其人」的說法。西漢末年的揚雄在《法言•問神》一文中稱:「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雖然揚雄的這段話並不是專門針對「書法」而言,卻常常被後世的書法理論家廣泛援引,借以說明書法與人格的微妙關係。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之中有不少人擅長書法,他們當中有部分人的真跡流傳至今,品評其書法風格,其為王為帝的氣度風範,從中也可見一斑。

魏武帝曹操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也是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生前官至漢丞相,爵至魏王;去世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曹操為魏武皇帝

現存的曹操真跡《袞雪》是在陝西漢中褒斜棧道南端的隘褒谷口發現的刻石拓本。據《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曾登臨褒谷故地,見石門外幽谷深灘中,石多浪激,水花四濺,洶湧澎湃,豪情難仰,于是揮毫寫下漢隸「袞雪」二字於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


魏武帝曹操書法真跡《袞雪》。(網絡圖片)


書家評價曹操留下的這兩個字,筆墨雄渾,不僅表現了褒谷博大的氣勢,更顯示了魏武帝宏闊的氣魄與壯志。其中,「袞」字一撇一捺恰似飛流奔瀉,頗有動態之美,「雪」字則端莊靜穆,有靜態質感。

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不但是政治家,而且精通書法。他的書法用筆靈動,格調高古,筆畫穿插清爽,悅人神志,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無須故作驚人筆,寫得性靈品字高」,楊堅的字頗有魏晉風範。這一幅作品蕭散流落,平和自然,就好比一群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的高士。


隋文帝楊堅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唐太宗李世民

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不僅把我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我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尤愛王羲之之書,甚至開創了以行書刻碑的先河。


唐太宗李世民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李世民的《溫泉銘》拓本,書風激越跌宕,字勢多奇拗,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

唐高宗李治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亦為長孫皇后嫡出的皇子。唐高宗是一位酷愛詩詞和書法的風雅天子,尤其喜愛書法。李治雖然在治國才能上有所欠缺,然而其得益於太宗皇帝的親自教導,自幼飽讀詩書,文采斐然,在書法和文學上造詣頗高,是當時公認的才子。


唐高宗李治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李治尤擅工行書,行筆婉妙,在帝王中書法蒼勁豪邁,圓潤俊華,視覺效果十分美觀,不遜於名家。【李勣碑】是現今留存於世保存比較完好的李治真跡。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書法作品《鶺鴒頌》,被認為是遵循古禮的格調高雅的行書,也是唯一保留至今的唐玄宗的書法真跡。此帖書法蕭散灑落,豐厚腴美,給人行行淳厚之感。運筆精到,輕入重斂,筆實墨沉,神氣完足,遒勁而舒展。


唐玄宗李隆基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

《大軍帖》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信。此帖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獨具特色。如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行草第二十五》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筆畫雖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明太祖朱元璋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清康熙帝玄燁

愛新覺羅•玄燁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八歲即位,年號康熙。康熙在位六十年,施行仁政,把大清朝發展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他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平定准噶爾叛亂,遏制沙皇俄國的擴張,其文治武功可謂彪炳千秋。


清康熙帝玄燁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康熙的書法完全出於董其昌的路數,他書寫的《柳條邊望月詩軸》,筆畫圓勁秀逸,平淡雍容,字間與行間疏朗勻稱,典雅靜穆之氣充盈紙上。

清雍正帝胤禛

愛新覺羅•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他的書法總體表現運筆嫻熟、寬輟自然、文雅遒勁、謀篇深邃、格調非凡、氣勢宏偉,有帝王凌駕群雄的氣勢。從流傳下來的墨跡看,顯然受董其昌影響頗深。


清雍正帝胤禛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清乾隆帝弘歷

乾隆皇帝善楷書、行書和行草書。其楷書規正端麗,圓潤豐滿;其行書飄逸勁健,豪放流潤。這種書風實際是融合董、趙之書的優點而進行的變革,最後形成了與宮廷環境相適應的端莊、富麗、圓潤、典雅的特色,深受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清乾隆帝弘歷書法真跡。(網絡圖片)


(責任編輯:阿竺)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