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07日訊】花圈是原住民常配戴的一種頭飾,在原住民的慶典、婚禮當中也常被用來當作裝飾,屏東縣莎卡蘭部落有一位包小姐,因為感慨部落製作花圈的花材愈來愈少,於是從自身家園開始做起復育花材的工作,希望把庭園文化散播到部落的每一個角落裡。
排灣族的婦女在高腳屋內忙著製作新人的花圈,口中唱著讚頌花圈的歌曲,製作好的花圈讓準新娘戴起來格外華麗動人,綠黃色彩椒,看起來就跟琉璃一樣的尊貴,盤繞在花圈上的3朵花束,代表著待嫁女人的溫柔婉約。
排灣族部落文化藝術創作者包梅芳:「這個花圈其實它的文化意含,它代表著不只它的美麗,還有代表著它的身份,甚至它榮耀的事蹟。」
美麗的頭飾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是慶典、婚禮當中不可欠缺的角色,部落文化藝術創作者包梅芳,她在庭院裡種滿了各種復育植物,高士佛澤蘭是紫斑蝶的最愛,也是常常插在額頭上的香料花材、有排灣族情人花之稱的白色梔子,花朵處處綻放。
排灣族部落文化藝術創作者包梅芳:「那其實這個萬壽菊,它不需要肥料,不需要怎麼好的地方,它就可以自得綻放,就像 一個母親的精神,犧牲自己忍耐,堅忍。」
部落在88風災後,改建成水泥屋,再加上氣候變遷,包梅芳發現家鄉能夠製作花環的植物就愈來愈少了,於是決定從自身家園開始做起植物復育工作。
排灣族部落文化藝術創作者包梅芳:「我們承受過88水災的這個災害,那麼曾經附於的這個景觀都全部被水沖走,那麼我們有一個傳統的文化就是庭園文化,就是 在我們石板屋的週邊空餘的土地上都會種植這些編結這個花圈的花草樹木。」
包梅芳花了二年時間,種了30多種花材,雖然只成功復育十來種,但是他深信,只要堅持不斷,有朝一日會再把庭院文化的種子散播到部落的每一個角落。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金菊台灣屏東報導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7/05/07/a132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