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粗暴的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暴虐,你細心的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感恩,你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與習慣。對於偷錢的孩子,亦是如此。
有一位媽媽曾經告訴過我這樣一件事:
這位媽媽有個12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他們為了買一隻新手錶,哥哥從媽媽的錢包裡面,偷偷拿了兩張100元,哥哥一張100元給了妹妹,一張自己留著買手錶。媽媽發現錢少了,她猜測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誰拿了。
一次晚飯的時候,媽媽對孩子們說:「我覺得錢包裡的錢好像少200塊,是不是有小偷進來呢? 媽媽很擔心。」
哥哥低下了頭,妹妹神情有點緊張,媽媽證實了錢是兩個孩子偷的。妹妹膽小,偷偷將100元放回媽媽錢包。
看到回來的錢後,媽媽笑了,之後她對孩子們說:「媽媽好像弄錯了,前幾天說錢少了200元,其實是我算錯了,是少了100元。」
妹妹表情變得坦然了,但是哥哥還沒動靜。媽媽補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進來,我們去叫警察,你們說好不好?」
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變得緊張了,趁媽媽做飯時,偷偷將100元放回媽媽錢包。
看著會孩子們歸還的錢,媽媽心裡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時候說:「媽媽大頭蝦,100元也根本沒丟,是媽媽數錯了,年紀大了這腦子壞了……。」
哥哥與妹妹對視著笑了,從此,家裡再也沒有丟過錢!
還有一則媽媽面對被指控偷錢孩子的事情,她的處理方式讓外界吃驚,結果卻超讚
「你的兒子在學校偷了王老師1000塊!他已經承認,警察已經到場……」當她在上班時接到老師的電話時不敢相信。
「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不要打罵我的孩子,等我到了再處理!」然後要求老師將電話給孩子聽。孩子哭著喚了一聲「媽媽!」,媽媽說:「孩子,不用怕,無論什麼事情,媽媽始終是你的後盾,媽媽馬上到!」
當她騎車趕到學校老師辦公室時,門前停了一輛警車,裡面兩個警察神色凝重,兩個老師一男一女還有年長的教導處主任。
一位女老師聲色俱厲地跟孩子的媽媽說:「你的兒子今天早上在我抽屜拿了1000塊,他已經承認,你看怎麼處理吧!」
她沒有理會老師,而是去找自己的孩子,孩子正坐在地上渾身顫抖,小衣服髒兮兮,淚痕沾滿了臉頰,她走過去抱住了孩子。
「媽媽,如果不是你的那句話,我可能已經爬上樓頂了!他們要抓我坐牢,我好害怕……」
「兒子,跟媽媽說實話,媽媽相信你!」兒子搖頭說「沒有」。
安撫了孩子後,這個媽媽站起來說「我相信我的兒子,他說沒偷就沒偷!」孩子感激地看著媽媽。
女教師瞪眼睛,她大概在嘲諷「慈母多敗兒」,冷笑著說:「他剛自己承認的!」
「那你說說孩子是怎麼承認的?還有,偷了的錢在哪裡?拿出孩子偷錢的證據呀?沒找到證據卻抓孩子,警察也不會這樣辦事!」
一旁的警察聳聳肩說:「的確是沒找到證據,但孩子自己承認了。」
女教師不耐煩地將審問孩子的經過說了一遍,這個媽媽轉過頭問孩子:「老師說得對嗎?」
孩子搖頭,「老師從早上就沒讓我上課,他們還叫來了警察,我好害怕,老師跟我說承認了就可以回家……」
女老師的臉變綠了,沒有吱聲。「威脅利誘的審問,這叫審問嗎?我還要告你誹謗呢!」
這個貧窮的騎電單車的瘦弱女人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她竟然無視所有人,大搖大擺地帶著孩子回家了。或許在孩子面前,每個媽媽的舉動都是不可理喻的!
回家的路上,孩子感激地緊摟了媽媽,「媽媽,謝謝你給了我力量!」
剛回到家沒多久,教導主任打來電話說老師丟失的1000塊找到了,是那個女老師自己無意中將錢放到了另外一個抽屜,自己卻忘記了。
雖然這件事情仍然讓孩子心有餘悸,但是媽媽的做法讓他揚眉吐氣,走在校園內要辦也直了,因為母親給了他無比的安全感和勇氣。直至成年後還一直記得這瞬間的溫暖。
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
千萬不可採用「審問犯人」的方式來提問孩子,或者強逼孩子認錯。
建議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他們,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如果粗暴地抓犯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導致孩子不承認和敵對的行為。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錢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絕此項行為的方法。
如果孩子是為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而且比較合理,媽媽儘可以滿足。
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經有一個手錶了孩子還要買手錶,媽媽儘可以借錢給孩子,讓孩子日後還,一來可以避免孩子偷錢,二來還可以養成慎重的購買習慣。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和習慣。你粗暴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暴虐,你細心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依靠,用愛去體貼和呵護,在養成孩子性格和習慣的同時,不給孩子的心靈增添傷痕。
——轉自《家長來了》
(責任編輯: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