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經濟發展需協調 鄰里資源解決本地就業

【新唐人2017年04月26日訊】在大都市不斷高檔化的進程中,如何平衡城市經濟發展和社區利益之間的關係是越發凸顯的矛盾之一。一份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從2000到2015年的15年間,紐約15個都會區企業數增長達到45%;而曼哈頓下、中城中心商業區的業務份額卻減少了8%。有什麼可能方法幫助傳統社區保持經濟活力,並在尋求業務增長的同時創造本地就業機會呢?來看李蘭的報導。

紐約市主計長斯靜格(Stringer)4月25日在曼哈頓下城的華人策劃協會,發佈了據稱是紐約市第一份涵蓋5大區的社區經濟分析報告("The New Geography of Jobs: A Blueprint for Strengthening NYC Neighborhoods")。

報告顯示,紐約市在2000-2015年15年間,企業總數(number of businesses)增長16.45%,其中15個都會區增長達45%;但曼哈頓下、中城中心商業區(CBD)的業務份額(share of businesses)卻從39%下降到31%,減少了8%,分析認為部分流向了周邊區域。而布魯克林、布朗士等低收入區域的企業數在同樣時間段內則增長41%。

為保持傳統社區的經濟活力、在城市高檔化過程中均衡不同社區利益,同時創造更多的本地就業機會,紐約市主計長辦公室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本地資源解決本地問題。

紐約市主計長 斯靜格:「新的方案是把社區人才和本地工作、創業機會聯繫起來。我想選一個樣板、放在下東區,告訴大家人才和項目可以對接,這種模式可以被複製。」

2006年開始運作的曼哈頓下東區就業中心(Lower East Side Employment Network)由8家社區組織和機構合作,協調本地社區資源,創造就業和經濟發展機會。

下東區就業中心創辦人之一 David Garza:「我們希望成為雇主和求職者的一站式服務提供者,我們在中間協調,這樣我們可以有效的把人才和雇主聯繫起來。」

除了求職者和雇主,社區組織是該運作模式的第三方受益者。

華策會總裁及CEO 何永康:「對於像華策會這樣的社區組織也一樣受益。我們不會再因為資源和人才而爭奪,我們發揮各自專長並進行合作,有協調人從中溝通。」

下東區就業中心招聘協調人 Gaspar Caro:「在非營利機構之間總是存在競爭,不過通過不斷的人際溝通慢慢建立起信任,最終能夠克服爭奪而協調共贏。」

另外,解決方案還包括為企業主開放政府相關數據、恢復聯邦給予州府的勞動力發展資金;提升職業發展培訓和規劃、給予自由職業者和退休業主幫助等措施。

新唐人記者李蘭、Oliver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