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4月04日訊】軍人出身的張先生,健檢都正常、體能也不錯,曾經因肚子痛在廁所蹲了半天,不料竟漸漸開始冒冷汗、腿軟及後背痛,送醫確診為心肌梗塞,緊急電擊10次才撿回一命。
根據衛福部民國103年公布的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台灣人健康的第2號殺手,共奪走1萬9400條寶貴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
今年55歲的張先生受訪時表示,他是軍人出身,過去在高職擔任教官,不僅每年健檢都正常,體能測驗時跑3000公尺也沒問題,捐血次數更高達50次,在學校發現學生抽菸也能從1樓衝上6樓逮人,一直自認身體狀況不錯。
平時就愛吃牛排的他,每週都會吃1到2次解饞,但有一年農曆春節在幾天大魚大肉過後,突然感到肚子痛跑廁所,在馬桶上蹲了一陣子,漸漸感到冷汗直流、腿軟,甚至覺得喉嚨「卡卡的」,後背也痛起來,喝水休息都不見改善。
他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打給從事醫護工作的妹妹,妹妹聽聞後叫他趕緊就醫,救護車一來,才驚覺是心肌梗塞發作,緊急送往醫院,「當時我臉都黑了」。醫院醫護人員緊急替他電擊救命,就在第10次,他才撿回一命,並裝了5根支架。
明明身體健康怎會心肌梗塞?張先生經醫師診斷,才知道原來他有家族病史,加上壓力大又愛吃牛肉、少吃菜的關係,現在他已戒掉外食,幾乎都在家煮,也練習多吃魚和蔬果,加上唱戲改善肺活量,控制良好。
國健署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是血管粥狀硬化變性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一旦心肌某部位的血液減少供應造成心肌的損傷或死亡,就稱作「心肌梗塞」,症狀包括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
有幾種狀況特別容易發病,國健署指出,包括運動或用力提重物時,酒足飯飽後血液大量分布到腸胃道消化食物,卻因動脈硬化、阻塞難輸送足夠血液;在很冷或很濕熱的天氣下外出;壓力太大或情緒起伏劇烈,受到驚嚇的時候。
國健署呼籲,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打119並以最快速到達醫院,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急救處理,有助於搶回寶貴性命及減少後遺症。
──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