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浩劫中絕響的秦香蓮——小白玉霜

【新唐人2017年03月20日訊】在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的評劇名旦小白玉霜,在中共奪取政權後,藝術生命被「改造」,文革中,45歲的小白玉霜悲慘離世,讓那繞樑之音終成絕響。今天的「百年紅禍」特別報導,我們來看小白玉霜的故事。

評劇:「不料想夫中狀元忘了家園,他眼前只見新人笑……」

乍看樸素淡雅,細品卻情真意切,這就是評劇白派藝術家小白玉霜塑造的經典角色「秦香蓮」。

小白玉霜原名李再雯,祖籍山東。5歲時和父親一起逃荒到北京,因家貧被賣給李家班的白玉霜做養女。十幾歲時,她在戲班的彩旦李文質的啟蒙下,打下唱戲基礎,13歲就登臺為養母唱配角搭戲,逐步掌握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風格。

李再雯16歲時,李家班到上海表演,但白玉霜不辭而別,戲班為了維持生計,讓她接替養母擔任主演,並掛出了「小白玉霜」的牌子。李再雯每天要演出早晚兩部大戲,拼命練習,堅持兩三個月後,學會了四十多部大戲,漸漸打響名號。在白玉霜回來後,她也努力探尋適合自己的戲路。幾年後白玉霜病故,小白玉霜正式接替養母擔任主角,在京津一帶唱出了名聲。

中共奪取政權後,小白玉霜加入了中國評劇團。1951年,周恩來簽署《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改戲、改人、改制」的方針。

原山東大學教授孫文廣:「共產黨關於演藝界的改制啊,主要圍繞的還是領導權,都要由黨來領導,這是第一吧。那麼另外一個,過去的戲班子都是比較自由的,在1949年之前,那麼後來就不能這麼自由了。就要求他們演的東西都是宣傳共產黨的,對共產黨要美化,要醜化國民黨原來民國政府的那些情況。」

和當時的許多藝人一樣,小白玉霜受到中共宣傳的蒙蔽,為改革戲曲,美化中共政權,她率先建立了「新中華評劇工作團」,並陸續排演了所謂的革命現代戲,例如《農民淚》、《千年冰河開了凍》等等。也因此,小白玉霜在1956年被中共吸納為黨員,並多次前往朝鮮、廣西、福建等地參加勞軍演出。

不過,體制內演員的身份和小白玉霜對藝術的追求時常衝突,她逐漸成為當局眼中的「右傾保守」分子,逐漸上臺的機會越來越少。1964年,小白玉霜在一次演出現代戲之前,與同事發生口角而哭啞嗓子,導致無法登臺。一時間「小白玉霜罷演現代戲」的說法在劇團傳開,讓她百口莫辯。終於在1964年,中共對她做出開除黨籍的決定,小白玉霜的舞臺生涯隨之終斷。

1966年5月文革爆發後,無論是曾經的「功勞」還是「問題」,都成為小白玉霜的罪狀。她去朝鮮前線演出《秦香蓮》,變成了「故意瓦解軍心,破壞抗美援朝」,而「罷演現代戲」變成了「反對革命文藝路線」。「黑線人物」、「反動學術權威」、「反黨分子」、「漏網右派」等諸多政治帽子扣在小白玉霜的頭上,她被抄家、關押、批鬥、毆打,被迫和丈夫離婚。

1967年12月16號,中央文革小組的戚本禹在一次講話中,稱「馬連良、小白玉霜是反革命,不能改造」。小白玉霜萬念俱灰,12月17號,她服下大量安眠藥片。第二天上午,造反派闖入小白玉霜家,準備揪她去批鬥,卻發現她已奄奄一息。她被送醫搶救時,病歷上被貼上「黑幫分子,不予治療」的字條。1967年12月21號,小白玉霜含冤告別人世。她的秦香蓮從此成為絕響。

1978底,中共聲稱為小白玉霜平反,1986年撤銷開除她黨籍的決定。小白玉霜的聲名再次被利用來為政權效力,然而她的慘死卻被當局刻意淡化或省略,也沒有人因此而負責。

採訪/常春 編輯/尚燕 後製/郭敬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