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夾邊溝祭事》 記錄人吃人慘劇

【新唐人2017年02月27日訊】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艾曉明的最新作品《夾邊溝祭事》在香港首映,引起熱烈反響。這部紀錄片講述1957年,50多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很多人死於非命。導演艾曉明強調,這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也是一個當下的故事。

在反右運動60周年之際,一部記錄中國右派悲慘遭遇的影片《夾邊溝祭事》,2月25號在香港首次公開放映。

《夾邊溝祭事》片長將近7小時,內容主要由十多位80歲以上高齡的倖存者,講述1957到1960年有將近3千名右派分子,他們在甘肅酒泉夾邊溝天寒地凍的荒漠和戈壁上,被強制墾荒的經歷。

影片受訪者回憶當時夾邊溝的糧食不足,經歷了罕見的飢荒,所有能吃和不能吃的都被吃光了。最後甚至發生了吃人的慘況,幾千人餓死、病死,只有幾百人存活下來。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2014年,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艾曉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甘肅夾邊溝,那時正逢清明節,她想去悼念那些已逝的右派老人,然而卻被告知,為紀念他們而建的碑被砸了。

艾曉明不理解,為什麼紀念變成有問題?於是她開始尋找答案,長達20個月的時間,艾曉明用鏡頭記錄十幾位願意講述當年這二千多名右派被強制勞動,在飢寒交迫中全部失去生命的真相。

影片聚焦於中國甘肅省酒泉夾邊溝勞教者遇害慘案,並追蹤遇難者的後事處理。在中國1957年反右運動後,有三千多人被送到甘肅酒泉夾邊溝農場勞教,他們當時被劃為右派、反革命和反黨分子等。

導演採訪了目前已不多的夾邊溝倖存者,還有遇難者的子女,聽他們講述往事;還找到當年的管教幹部及其後代,從不同角度瞭解勞教與大飢荒的成因。

不過,就像文革一樣,反右也成為敏感歷史,艾曉明多次在夾邊溝拍攝過程中遭遇當地阻攔和跟踪,並受到公安和校方的約談。

無法參加香港首映的艾曉明,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時表示,紀錄片在香港播放,受到熱烈討論,不過伴隨而來的是,她的麻煩也跟著多起來。

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紀錄片導演艾曉明:「因為我的壓力也很大,所以我就不能再說了,但是我也請你體諒我的處境,就是說,我們是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環境,我沒有辦法暢所欲言,所以我請你原諒,也請你們的觀眾原諒。」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他指出對民族精英全面打擊的反右運動,卻被定義為反右擴大化,還用封堵的方式截斷這段真相的留存,說到底,中共是不會承認它的錯誤。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艾曉明老師拍攝這個影片,用這個東西(紀錄片)來比照今日,讓大家覺醒,我們什麼都沒有變,國家的體制,對言論自由的壓制,對社會精英的敵視,對社會思想精英的敵視,這一切的一切都還是在進行著,它是黨性的核心部分之一。」

1957年,中共黨魁毛澤東將55萬大陸知識份子打成右派。位於甘肅酒泉境內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夾邊溝,就是當時關押右派的一個勞改農場。

胡佳:「我爸爸是清華大學的學生,被打成右派,我媽媽是南開大學的學生,也被打成右派,他們一直到66年的時候才結婚,我們這個家庭的命運,就是他們兩個是右派,然後50年之後,2007年,我又變成『右派』了。」

胡佳表示,中國對於言論自由的壓制,就是從反右那裡開始奠定基礎,直到現在,中國是不允許有獨立的思考,不允許有自由的言論的。胡佳認為,60年來,反右一直持續著。

採訪/陳漢 編輯/黃億美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