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濤八方】倫敦猶如歐洲的裂痕

我一直說,順天意而為之,誰能順天意?就是能拋棄一己之利的人,才能懂得天意。無論一個人有多大本事,他要懂得在時間之中都會消磨殆盡。時間之輪永不停息,可以碾過所有生靈。歷史上多少帝王將相,最後連灰都沒有剩下。留下的只是一個個故事和靈魂走過的痕跡。

這一點我英國倫敦之旅也深有感受。說實話倫敦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好,交通、街道各方面都是那麼的雜亂,和我去過的法國和義大利的城市相差很遠,

倫敦的古跡都是和英國女王有關,在旅遊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永遠圍繞著英國女王和王室。很多人不理解英國女王沒什麼實權,英國幹嘛養著一個90歲的老太太,我們不從歷史上講,單單從經濟上講,英國王室的存在會讓世界各地的人到英國來旅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每年帶來的經濟收入不下十個億,甚至二十億。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王室的歷史,代表著一種正統性。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pool/gettyimages)

然而,倫敦與義大利的羅馬、弗洛倫撒、威尼斯和法國的巴黎做對比,你會看到英國被現代科學割裂了。200年前的工業化革命來自於英國,那是英國的驕傲,這種革命帶動了全球,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這一切都是在英國戰勝拿破崙的基礎上,威靈頓將軍戰勝了法國皇帝拿破崙,英國本土把威靈頓將軍當成國家英雄,英國站在拿破崙的屍體上創造了輝煌。但世界上他的名聲卻遠遠不及拿破崙,一個戰敗者。這就是一種割裂,我認為英國的這種割裂是從信仰開始。

歐洲文藝復興是從14世紀到大約18世紀大約400年的時間,主要是以義大利為代表的,而英國的教會在16世紀從天主教分離,在天主教堂裡你會看到供奉著聖母瑪利亞或耶穌的像,但在英國的國教教堂聖保羅或威斯敏斯特教堂供奉的是十字架,當然他們有自己的解釋,說不能供奉神的具體形象,這是不同的教派有著不同的認識,而我認為這個教派正好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分離了出來,也就是說英國和歐洲本土出現了差距,英國出現了從歐洲獨立出來的概念,就像歐洲出現了一個「裂痕」。

給我的感覺就是倫敦沒有自己的文化。肯定有人會說,不可能,英國有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文化?在倫敦,你會發現歷史古蹟全部被現代化的建築佔據了,割裂了。今天倫敦的建設那麼的繁雜,以超現代化的形象出現在遊客面前,與歷史整個割裂開來。在巴黎和弗洛倫撒等等諸多歐洲城市,你都可以看到那些城市中歷史的發展是完整的一條脈絡,而倫敦的這個脈絡就被截斷了。你看倫敦眼,泰晤士河邊那麼多的大樓,都是現代科學的產物,這些產物都是和工業化革命息息相關的。


倫敦眼(pixabay.com)

我可以這麼說,英國帶領全球人遠離神,來滿足人的需要,這就是工業化革命,達爾文被埋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而科學家牛頓的墓地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廳的中央。他們和英國王室埋在一起。但正是這些現代化的意識形態和建築,摧毀了莎士比亞的睿智和伏爾泰的詩篇。到海德公園去,想到曾經到過那裏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摧毀了人對神的信仰,令人遠離了認識靈魂的珍貴。


威斯敏斯特教堂達爾文墓(wikipedia)

這一切造成倫敦表現出來的就是繁雜和亂,但有信仰的英國人卻又是那麼的紳士。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你真正懂得信仰的概念的時候,你會看到每一個國家甚至每一個人都有歷史發展的軌跡,這些走過來的軌跡是非常簡單清晰的,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控制著。

看著倫敦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感到現在的人都在忙著看手機,沒人關心這些了。現代化給人帶來的就是混亂,人們拿著現代化的最新產品,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機。每一個人似乎擁有這個世界,但都被魔鬼式的東西所摧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嚴楓)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