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八百萬人的大饑荒、鎮壓農民反抗,肅反殺了上千萬人,讓人毛骨悚然的「古拉格」,而這卻並非是斯大林惡行的全部。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Milovan Djilas(密洛凡•德熱拉斯)跟斯大林很熟。他曾寫道:「斯大林魔鬼般的權力和能量是這樣形成的,他把共產主義運動及其中的每一個人帶入一種混亂和麻木的狀態,以此建立和維持他的恐怖統治,難道不是嗎?」
對猶太人的迫害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以相當殘忍的手段屠殺了600萬猶太人,但是對於蘇聯斯大林統治時期對猶太人的迫害世人卻鮮有所知了。
事實上,借由1917年的十月軍事政變而奪取政權的蘇聯布爾什維克的核心領導人,如列寧、托洛茨基、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卡岡諾維奇、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明仁斯基、布哈林等都是猶太人。據悉,當時蘇共政治局常委24人中,有16人是猶太人。
1924年,斯大林取得蘇共最高領導權後,直至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之前,斯大林對於猶太人採取的是任用、拉攏的手段。除了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繼續被任用外,斯大林忠實的追隨者卡岡諾維奇、李維諾夫、邁赫利斯、蘇聯駐德國大使雅可夫•蘇里茨等也是猶太人,甚至其秘書室中也有兩個猶太人。
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前後至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共對猶太人採取了壓制政策,猶太人成為了斯大林討好希特勒的犧牲品。如蘇聯駐柏林大使猶太人雅可夫•蘇里茨被召回,李維諾夫被撤換,卡岡洛維奇被免除了部長職務,其他猶太高級別官員也悄然被排除。此外,幾十萬猶太人被逮捕,具體死亡人數已無法統計。
納粹德國進攻蘇聯後,斯大林轉而再次任用猶太人。戰時,蘇聯有許多猶太人參加了反對納粹的戰爭。在該國未被佔領地區的200多萬猶太人中,大約有50萬人在部隊服役。其中,在戰場上陣亡的猶太人大概將近20萬。
然而,戰爭結束後,猶太人的日子也沒有好過多少。當1947年冷戰在歐洲拉開序幕,以色列宣佈倒向西方陣營後,斯大林開始實施對猶太人的消滅政策。因為蘇聯國內的猶太人顯然支持以色列,他們不顧政府限制,以各種各樣方式,向以色列人表達他們對以色列國的祝賀;尤其是他們當見到駐蘇公使梅厄夫人和蘇聯軍隊中的猶太人時都圍觀歡呼,甚至熱淚盈眶,倍覺親切。這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滿,他懷疑國內外的「猶太復國主義者」會相勾結,將蘇聯國土也劃出一部分建立猶太人的國家。因此,對猶太人的清洗開始了。
這場「反猶運動」的主要事件和總導火線,是審判蘇聯「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的所有成員。該委員會成立於1942年4月,主要為蘇聯政府向美國籌措軍費。成員除外交部副部長左洛夫斯基和莫洛托夫的妻子外,大多是著名的蘇聯猶太裔文化名人。委員會為蘇聯募集了很多錢,有力的支持了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然而,惱羞成怒的斯大林將心中的怒火全部撒在了「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的所有成員身上,指控這個委員會同美國一起準備在克里米亞建立起猶太人前哨陣地。主要成員因此均被處決。
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囚禁或死在集中營裡。1950年8月的「斯大林汽車製造廠」案件中,一批醫生、工作人員(大多為猶太人)被捕並於11月被槍決。「反猶運動」還迅速擴大到各個領域,許多猶太族作家、文學家、演員以「為外國服務和企圖使克里米亞的猶太人脫離蘇聯」的叛國罪名於1952年被槍決。同年,蘇聯在布拉格也進行了同樣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許多猶太人「被吊死在屠戶用的肉鉤上,享受的是希特勒處決人犯的絞刑」。
1953年,「反猶運動」達到了高潮。當年1月發生了「克里姆林宮醫生陰謀案」,長期為蘇聯領導人治病的有9 個猶太人(實際只有4 人可以確定為猶太人)被捕。斯大林借此將成千上萬的猶太專家從醫療機構、研究所、醫院及高等院校中被趕走。
此外,斯大林還強迫蘇聯文化界和科技界的猶太裔知名人士在《致〈真理報〉編輯部的信》上簽名。這是一封用惡毒語言誣衊猶太人的信,很多猶太人在巨大的壓力下被迫簽名。
直至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直沒有停止。有人稱:「甚至在党的區委書記中,恐怕也很難找到一個猶太人。」有人統計,遇害的猶太人在100萬以上。
關於這段歷史,蘇聯作家愛倫堡在《人‧歲月‧生活》一書中有所描述。
斯大林為什麼像希特勒一樣要大規模地屠殺猶太人?目前,學術界的看法並不一致。不過根本原因應該是其個人崇拜的需要,是鞏固政權的需要。的確,一個獨裁者怎能容忍治下的臣民去為他國政權歡呼呢?怎能容忍持不同看法的人存在呢?而這大概是共產政權以及所有專制統治者的通病吧。
霸人妻女的亂倫者
斯大林的私生活也十分腐敗糜爛,為世人所震驚。
斯大林23歲時看上了漂亮的奧莉佳,遂引誘上床。雖然奧莉佳已婚,卻不妨礙斯大林與她頻繁做愛。因奧莉佳丈夫老實膽小,斯大林只要在他面前把刀子比劃一下,他就乖乖地躲到一邊,把床讓給斯大林。
後來斯大林娶了戰友阿廖沙的妹妹卡佳,感情還不錯,卡佳為斯大林生了個兒子雅沙之後病逝,斯大林很傷心。但在後來的大清洗中,斯大林毫不留情的槍斃了他的好朋友,卡佳的哥哥阿廖沙。
1910年,斯大林被流放到索裡維切戈茨克。斯大林住在寡婦庫扎娃家中,當他離開小城後,庫扎娃生了一個兒子。傳言說,斯大林就是這個兒子的父親,後來傳言得到了證實。
斯大林1912年又與安娜秘密結婚,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6年後就秘密結束,其中的隱情至今仍是個謎。(可能因為安娜是猶太人,當時蘇聯有強烈的排猶情緒。)
1918年,斯大林娶了第三任妻子娜捷塔,比他小25歲,是他原來的老情人奧莉佳的女兒。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這話對斯大林不適用,它不僅吃窩邊草,而且知道娜捷塔是他的親生女兒!娜捷塔開始並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他們激烈爭吵時,斯大林突然說:「你知道嗎,你是我的女兒!」這給了娜捷塔當頭一棒,這不是亂倫嗎?!亂倫?在斯大林的字典裡是查不到這個字的。從此娜捷塔情緒憂鬱,失去了快樂。
斯大林的兒子雅沙(雅可夫)比娜捷塔小十歲,那時已十七、八歲,很喜歡年輕的後母,兩人常常在一起,至於有沒有亂倫,未見記載,但斯大林對他們的關係很忌妒,父子關係非常緊張,斯大林經常痛駡雅沙,最後雅沙終於不堪虐待而開槍自殺,但未擊中要害,又被救活。斯大林毫不痛心,反而大罵兒子笨蛋,「連自殺都辦得不成個樣子!」
雅沙憤而從軍,官至上尉。在衛國戰爭中,雅沙沒有像毛岸英那樣留在彭德懷身邊做「太子監軍」,而是衝鋒在第一線。後被德軍俘虜,希特勒曾想用他換回被蘇軍俘虜的鮑羅斯元帥,被斯大林一口回絕:「拿上尉換元帥,做夢!」後來雅沙在戰俘營觸電網自殺成功,使斯大林不能再罵他笨蛋。
斯大林與娜捷塔有一個兒子叫瓦夏,但斯大林並不愛他,從小就灌他格魯吉亞烈酒,以致瓦夏終身酗酒,成為廢人。為此娜捷塔與斯大林經常吵鬧。
娜捷塔待人和睦、友好,所以,警衛人員都很愛戴她。可他們卻經常看見她暗自落淚。因為斯大林生性好色,拈花惹草,並經常當著妻子的面在公開場合開一些下流的玩笑,做出一些猥褻的流氓動作,娜捷塔為此感到恥辱。
1932年11月7日是蘇聯15周年慶典,斯大林站在列寧墓上檢閱三軍儀仗隊和盛大閱兵式,接受萬眾歡呼。娜捷塔也在主席臺上,但看上去蒼白、疲憊,完全不像一個30歲的風華少婦。她兩眼茫然,對紅場上的激情視若無睹,毫無興趣。因為近來斯大林與一個叫羅莎的女人好上了,娜捷塔略有不滿就被斯大林當眾羞辱,使她顏面盡失。
當晚,娜捷塔發現斯大林和羅莎又在鬼混,回到克里姆林宮的家中後情緒很不穩定。官方的說法是其死於事故,但有史家稱其女僕曾看見斯大林跨在娜捷塔身上,兩手卡住娜捷塔的脖子,歇斯底里的叫著:「我教你,我教你!」而娜捷塔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太陽穴上的傷口血流滿地,血泊中有一支瓦爾特手槍。女僕大驚,去抓電話,被斯大林擋住,叫她去擦地板上的血。不久有人來用紗布、冷霜和粉把娜捷塔的面容整好,頭髮重新梳理,掩住傷口的部位。
娜捷塔極有可能是在與斯大林爭吵後,或自殺,或被斯大林開槍打死。
在追悼會上,斯大林表情沉痛,內心如何則無人得知。不過,作為一個冷酷之人,他並不會真的在乎娜捷塔之死。
陷入意識形態迷途
1934年8月,斯大林遇到了一件尷尬之事,他不得不禁止《布爾什維克》雜誌刊登恩格斯的一篇題為《俄國沙皇政府的對外政策》的文章。季諾維也夫是該雜誌編委會成員之一。作為共產主義奠基人之一的恩格斯,在這篇文章中表示不能接受沙俄1890年執行的對外政策。按照其原話,沙俄的外交就是要不斷擴張帝國的版圖,不惜背信棄義,陰謀叛亂,進行暗殺,也不惜卑躬屈膝,重金賄買,不因勝利而陶醉,不因失敗而氣餒,踩著千百萬士兵的屍體向前進……
斯大林意識到這篇文章一旦發表將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實際影響」。他還列舉了恩格斯推論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展望日益逼近的歐洲戰爭前景時,這個奠基人直截了當的說,「德國的勝利,也許,就是革命的勝利」,「如果俄國發動戰爭,就會有人走到俄國人及其盟友的前面,不管他們充當什麼角色」。
在蘇聯面對著來自德國的戰爭威脅之際,在斯大林放棄了列寧的世界革命教條主義的背景下,斯大林不希望讀者如此解讀蘇聯的對外政策。
最終,雜誌沒有刊登這篇文章,卻發表了一篇社論,作者正是季諾維也夫。社論對恩格斯的一封信件進行了評論,並將恩格斯對即將爆發的戰爭的觀點介紹成了仿佛他是「完全站在失敗主義的立場上」。
斯大林讀到社論後非常震驚,他馬上譴責編輯部的立場是「托洛茨基孟什維克式的」,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是否定了列寧的革命經驗的。隨即,責任編輯被降職,季諾維也夫也被從編委會中除名。
為了挽回影響,《布爾什維克》雜誌希望斯大林寫一篇社論,闡述一下他對經典著作的看法。斯大林並不願意,認為把自己與恩格斯作比較是「不理智」的。最終,他選擇了放棄。
此時的斯大林陷入了意識形態的迷途:既不能辱駡恩格斯,不能降低列寧的作用,不能解除德國共產主義者的武裝,也不能侮辱俄國(即便是沙皇俄國)。因此,也就不用寫什麼社論了。斯大林確信,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並不完全適合其所領導的國家。這也就是為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蘇聯、中國變來變去,甚至相互矛盾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本質是獨裁
除了通過黨內的鬥爭,不斷清洗異己以及樹立個人崇拜等方式外,斯大林還嫺熟的運用共產主義或者集體主義來迷惑人心,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也就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在經濟上實行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以集體農莊為代表的集體所有制;在政治上實行不受法律限制的無產階級專政,即共產黨不僅領導一切,而且通過壟斷國家機關幹部人事任免,直接發佈政令,管理國家事務;在文化思想領域,則嚴密控制與官方思想相左的思想,蘇共掌控一切思想文化領域的管理權,全黨和全體國民在思想和政治上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斯大林模式」的本質就是獨裁,因此也被一些評論家稱為「紅色法西斯主義」。在這個模式下,蘇聯國內呈現的是一言堂、內部鬥爭、文化清洗、經濟管制等。而此種模式後來為中共的毛澤東繼承、發揚。
沒有人否認的是,斯大林獨裁統治的30年,製造了數不勝數的冤假錯案,人民更是生活在恐怖中,其所描繪的所謂美景都不過是虛幻而已。
蘇聯的一則政治笑話對此一針見血:斯大林做報告說:「共產主義已經出現在蘇聯的地平線上了……。」老工人不知道什麼是地平線,回家後問兒子,兒子說,地平線就是能看到卻永遠走不到的一條線。
斯大林之死與去斯大林化
亂倫、淫蕩、殺人如麻的斯大林的下場也沒有好到哪裡。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去,官方宣佈其死是因為「腦溢血」。但55年後,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從一批秘密檔中找到了斯大林中毒身亡的證據,而其手下高官貝利亞是最大的嫌疑人。
斯大林死後,其遺體被保存在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中,供參觀。隨後赫魯雪夫在朱可夫元帥的幫助下,將貝利亞逮捕槍決,最終坐上了蘇共總書記的位子。
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赫魯雪夫發表「秘密報告」,全面批判斯大林,掀起「去斯大林化」運動。很多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企業、工廠等都改成其它名字,斯大林的罪行被公開化。據中共內部消息,「蘇聯揭露的斯大林的統治,其黑暗不下於歷史上任何最專制暴虐的統治」。
1961年10月31日,根據蘇共二十二大做出的決議,斯大林的遺體被從列寧墓中移出,遷葬於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牆下。
與希特勒、毛澤東齊名的一代暴君就此死去,而他給蘇聯人造成的傷害卻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也全盤否定了斯大林模式,稱「大家看到,蘇聯所實現的『模式』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模式,而是極權主義社會的模式。這對所有認真追求人類進步的人來說,都是值得進行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