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68)

【新唐人2017年01月19日訊】36 軍事工業化的起步 1953~1954年 59~60歲

斯大林繼任者賣給毛的九十一個大型項目,連同斯大林從前答應的五十個,使毛得以在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推出稱作「總路線」的中國工業化藍圖。鮮為人知的是,這些項目是以軍事工業為核心,毛的工業化實質上是「軍事工業化」。

毛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至多再長一點時間內,實現這個目標。他反覆交代的是要「快」,「提前完成」,「超額完成」,說速度是「靈魂」。為什麼這麼急呢?毛澤東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他要在他活著的時候,中國就變成軍事大國,使他在全世界「說話有人聽」。

毛快六十歲了。在談起工業化時,他經常說到歲數生死問題。一次對中央警衛團戰士講話,他一邊說:「大家努力幹,用十五年時間實行工業化」,一邊冷不丁地說:「孔夫子是七十三歲死的。」孔夫子和工業化有什麼關係?毛的緊迫感顯然很強烈。

又一次,他講到再過三個五年計劃,就超過英國時,他說他也有個五年計劃:「最好再活十五年,我就心滿意足了。能超額完成當然更好。」

早在一九一八年,毛就表示過,他對身後名利完全不感興趣。這種徹底唯物主義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一九五○年在莫斯科參觀列寧墓,毛對隨行人員說:列寧的遺體保存得很好只是為了他人,「從個人看,人一死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保存遺體也就沒有必要了。」

毛既不追求流芳千古,也不在乎遺臭萬年,對他死後天塌地陷都不關心。他去世的時候,沒有留下任何遺囑,也沒有指定接班人。而且,不像絕大多數中國父母,不像中國歷代皇帝,更不像蔣介石,毛澤東完全不在乎斷子絕孫。在朝鮮戰爭中死去的岸英既是長子,又是毛唯一頭腦健全的兒子,可是岸英沒有孩子,原因是岸英的妻子當時在上學,不想要孩子。毛澤東沒有向岸英兩口子表示過希望他們生孩子。

一九五三年,以軍工為核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周恩來曾把計劃草案呈報斯大林,斯大林看到軍工在預算中占的比例時,說:「這個比例太不平衡了,即使在戰爭時期,我們的軍事開支也沒有這樣高。」「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生產出這麼多的設備。」從中國官方公開的數字看「一五」時期,軍事開支和以軍事工業為中心的重工業投資,占總開支的百分之六十一。真實的數字更大,以後越來越大。
而國家花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上的全部錢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可憐的百分之八點二。西方人長期以為毛時代的醫療免費,實際上,享受這類福利的只有城市裡一部分人。對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底層人民來說,除了治療急性傳染病以外,醫療從來不免費,而且普遍缺醫少藥。

中國從蘇聯進口的企業稱為「蘇聯援建項目」,給人的印象是這些項目都是蘇聯送的。其實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中國人花錢買的,而付款方式大多是出口食品和其他農產品。周恩來在國務院說:「我們同蘇聯的貿易是賣出農產品,換回機器」。根據官方的《當代中國對外貿易》,整個五十年代,「出口商品主要仍是大米、大豆、植物油、豬鬃、腸衣、生絲、豬肉、羊絨、茶葉、蛋品等」。毛曾對印尼總統蘇加諾(Achmed Sukarno)說:「說老實話,我們沒有好多東西〔出口〕,無非是一些蘋果、花生、豬鬃、大豆。」

中國耕地只佔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卻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這是世界上少見的土地寶貴到不能大量飼養牲口的國家,人民少有肉、奶製品吃。中國人的蛋白質來源主要靠大豆、植物油、蛋品、豬肉,主食是稻麥。這些食物向來匱乏,糧食傳統上更是依賴進口。管經濟的陳雲說,大清帝國、北洋軍閥、國民黨都是靠進口糧食,向美國、加拿大、澳洲買糧食。而如今,食品要大批出口,大米居首位。
一九五三年十月,中共中央指示外貿部:糧食、大豆、植物油等,「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來,以供出口。」次年七月,又一道命令:「有些商品如肉類,應該壓縮國內市場的銷售,保證出口。有些商品如水果、茶葉和各種小土產,應儘先出口,多餘的再供國內市場銷售。」

在「擠」、「壓」政策下,受害最重的是農民。毛政權用嚴格定量的辦法,保證城市人口有基本食品,而農民就沒有保障了。為了限制城市人口,農民不准搬進城裡,不准進城找工作。他們被終身釘死在自己的村子裡,子孫後代難有出頭之日。傳統上,中國農民享有充分的遷徙自由,可以通過本事發財致富,可以通過讀書出人頭地。毛政權對農民的限制和壓迫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毛統治下,城裡人都怕下放農村。下放意味著全家、子子孫孫從此生存沒有保障。毛利用這一懲罰手段使城裡人聽話。)

有一次,周恩來答應向東德出口大豆時說:「我們的人要是挨餓是在鄉下,不像你們的人在城裡。」意思是:中國挨餓的人外人看不見。

毛澤東一方面出口農產品,一方面卻不向農業投資。一度管農業的鄧子恢對部下說:「我們發展農業生產,是靠農民的兩個肩膀、一個屁股。」就是說靠農民的手工勞動和糞便。

在如此可憐的條件下從事生產的農民,不但要償付毛從蘇聯、東歐進口的大量軍工設備,還要支付毛為了擴大勢力範圍而有求必應的慷慨贈送。中國不但把北朝鮮、北越等窮國養起來,還對比它富得多的歐洲國家也大給特給。羅馬尼亞舉辦青年節,毛一口氣就捐贈了三千噸植物油。而中國產油地區的農民這時一年一人只許留用一公斤,除了做飯還要點燈。一九五六年匈牙利事件後,儘管匈牙利的富裕程度與中國比有天壤之別,毛大筆一揮,贈送了價值三千萬盧布的食品,外帶三百五十萬英鎊的「貸款」。毛的「貸款」,他反覆說,是不需要償還的。

一九五三年六月,東德人民鬧事。毛馬上送給東德專制政權價值五千萬盧布的食品。東德還想多要,要求用機器償付。這些機器當時在中國沒用,外貿部決定不要。但是毛下令接受,說什麼「他們比我們苦得多,我們不能不管。」毛還在這些荒唐的話下面加圈加點,以示強調。正是中國的食品,使東德得以取消定量配給制度。

毛的慷慨解囊,中國人民是沒有資格過問的。享受滿足感的只有毛。毛送了東西便以老師自居,要東德的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在「鎮壓反革命」上搞徹底,還建議他們學習中國建長城,把「法西斯」關在外面。幾年後,柏林圍牆還真的修起來了。

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對外援助,也極少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五,美國在二十世紀末的外援遠低於萬分之一。可是在毛澤東時代,中國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國家,外援居然曾達到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六點九二(一九七三年)!

毛很清楚農民在餓飯。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在一份報告上寫道:「全國大約有百分之十的農戶要遭春荒夏荒,缺乏口糧,甚至斷炊」 ,這種狀況「年年鄉如此」。

在這樣的狀況下出口食品,必然導致農民大批餓死。毛的第一副手劉少奇不希望有這樣的後果。他也想中國工業化,但他希望步子走得緩一些,先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建立適當的經濟基礎。劉在高層反覆講了他的設想,強調「不可以先發展重工業」。所謂重工業,在毛時代就是以軍工為核心的工業。劉解釋說:「重工業積壓資金很厲害,需要大批資金才能建立……我們沒有別的辦法籌錢,只有一個辦法,靠人民節省……現在人民生活很苦,」劉說:「農民要穿新衣服,要買襪子,要穿鞋子,要『梅蘭芳』的鏡子,要肥皂,要毛巾。他們需要各種東西,他們的孩子要讀書。」劉的看法是應該先滿足這些要求。而毛澤東從來沒有說過這類具體的關心人民生活的話。

劉少奇比毛澤東小五歲,出生地離韶山只有幾公里。他一九二一年去莫斯科,二十三歲時在那裡加入了共產黨。同學們說他深沉文靜,幾乎沒有什麼個人愛好,時間都花在學習俄文、看書、思考問題上,從來不閒聊天。不少女孩子被他吸引。劉認識毛是在一九二二年回到湖南後,兩人並非一見如故,也沒有特別的交情。直到三十年代後期,劉支持毛利用日本人打垮蔣介石、擴張共產黨的主張,他們才成了同盟。毛在一九四三年把他提拔成自己的主要助手,一九四五年去重慶、一九四九年去蘇聯時,都依靠劉看家。

在毛網羅的人才中,劉的能力是最全面的。毛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也兢兢業業地報答。他的秘書寫道:「為了適應毛主席的沒有任何規律的生活習慣,所以他也逐步地使自己習慣了通宵達旦地工作。毛主席召集會議沒有固定的時間,有時上午,有時下午,有時晚上,有時凌晨。而且要求很急,秘書一通知就是『現在就來』。有時少奇同志的汽車還沒到,毛主席的秘書就又來電話催。……有時少奇同志正在睡覺,我們叫醒他後,因安眠藥正在起作用,他總是顯得很疲倦、很難受,這時,他連衛士泡好的濃茶也來不及喝一口,立刻驅車趕到毛主席的住處。」

最令毛寬心的是,劉守口如瓶,謹慎小心,沒有取代他的野心。但是,中共掌權後,毛劉之間產生了嚴重的政策分歧,焦點是中國到底是要不顧一切地搞軍事工業,還是先發展民生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劉是毛的政策的頭號執行人,毛得確保劉按照他的意旨辦事。在多次對劉的觀點表示不滿之後,毛感到他得給劉點「顏色」看看,使劉能對他說一不二。毛的動作選擇在斯大林死亡之際。在這之前,毛不想給在毛劉間製造嫌隙的大老闆以可乘之機。

斯大林病危時,劉正患闌尾炎住院。毛對他封鎖了有關斯大林的消息。斯大林死後,中蘇友好協會給蘇方發唁電時,雖然劉是會長,但唁電卻不署他的名字,而是劉手下人的名字。這在禮節上完全是說不過去的。在天安門廣場上召開的追悼大會也沒通知劉參加。

五月十九日,毛寫給劉一封尖銳的信:「凡用中央名義發出的文件、電報,均須經我看過方能發出,否則無效,請注意。」毛還在「否則無效」四個字下面加上了著重號。寫完以後,毛似乎覺得言猶未盡,立刻又寫了一封(收信人加上周恩來、彭德懷):「(一)請負責檢查自去年八月一日(八一以前的有過檢查)至今年五月五日用中央和軍委名義發出的電報和文件,是否有及有多少未經我看過的……,以其結果告我;(二)過去數次中央會議決議不經我看,擅自發出,是錯誤的,是破壞紀律的」。這樣的聲色俱厲在兩人的關係中迄今為止很少見。

六月十五日,毛在推出軍事工業化綱領的政治局會議上,當面譴責劉的觀點,不點名地指責他「右傾」。開會當天,中央警衛團把警衛中央常委的一批官兵突然調出中南海,調出北京城。之前,三月初毛開始給劉顏色看的時候,中央警衛團就在逐個瞭解成員的情況。(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 李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