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17)

【新唐人2017年01月05日訊】毛不僅要挾朱、彭,他還讓他們手上也沾染戰友的鮮血。判處劉敵死刑的「審判官」裡就有朱德。

朱、彭沒有起來反對毛還有另一層原因。一九三○年十二月富田事變時,打敗了國民黨內對手的蔣介石,正要對紅軍進行第一次「圍剿」。朱,彭關心紅軍的命運,擔心同毛對著干可能毀掉紅軍。而毛,在這次跟後來的圍剿中,都沒有停止過打AB團。在戰爭的間隙中,毛打得更凶狠,到了黨內報告稱為「無以復加」的地步。剛剛在戰場上跟國民黨軍隊作戰的人,有的一下戰場就被毛的劊子手處死。

毛的鐵石心腸使他發明了一個抵抗蔣介石的有效戰略:「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毛的理由是國民黨軍隊不熟悉地形,因為交通不便,得依賴當地給養,中共可以通過控制老百姓使國民黨軍隊斷水斷糧。毛命令所有老百姓「堅壁清野」,將糧食炊具藏起來,用大石頭把井填死,然後藏身到山裡去,讓國民黨軍隊沒有糧食、水源、勞工和嚮導。這個戰略給紅區老百姓帶來極大困苦,把他們的家鄉變成戰場。

毛的策略不得人心,但它行之有效。一名國民黨指揮官後來說他的部隊經過的地方「看不見人民,房屋一空如洗,沒有糧食,沒有鍋碗瓢杓……軍事情報一點也得不到」。蔣介石也在日記裡寫道:「剿匪之難甚於大戰,蓋彼利用地形之熟識與脅從之民眾,避實擊虛,隨所欲為。」

然而對紅軍打勝仗起關鍵作用的,還不是毛的無情戰略,而是蘇聯人的幫助。第一次圍剿剛開始,莫斯科就建立了軍事顧問組,在蘇聯制定戰略戰術。在上海另設軍事委員會,由蘇聯人跟其他國籍的人,特別是德國人組成。蘇軍情報局派頭等情報人員、俄德混血兒左爾格(Richard Sorge)來上海,接管有一百多名工作人員的諜報網,任務是向紅軍提供情報。左爾格的助手之一是毛未來的親家張文秋,他們之間的介紹人是共產國際的間諜史沫特萊(Agnes Smedley)。左爾格後來揚名世界,因為他準確地向斯大林提供了日本在德國侵蘇後,不會在遠東乘機進攻的情報。他死在日本人的絞刑架下。
左爾格在中國的主要功勞,是打入了蔣介石南昌行營的德國顧問團。一名叫斯多茲勒(Erich Stölzner)的顧問的太太滿腹牢騷,左爾格就利用她偷出了國民黨的密碼,包括行營與作戰部隊聯繫的密碼。中共本身在國民黨情報部門也有傑出的間諜,為毛的成功作出了貢獻,錢壯飛就是其中一位。

這層層情報網使毛準確地獲知國民黨軍隊的行動。一九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毛用四萬軍民設下了埋伏圈,專等九千國民黨軍隊入套。毛在前一天就得知哪支部隊要來、什麼時候來。拂曉,他在遠處的山上等待,心裡尋著詩意。晨霧未散,滿山都還隱隱約約,「霧滿龍崗千嶂暗」。太陽升起來了,「萬木霜天紅爛漫」,遍野楓樹,像血一樣地紅。埋伏戰也在這血樣的山上打響。到下午結束,國民黨軍隊大部分投降,指揮官張輝瓚做了俘虜。毛召開群眾大會,會上拿張輝瓚示眾,口號包括:「殺張輝瓚的頭!吃張輝瓚的肉!」張輝瓚的頭真的被割了下來,釘在一塊門板上,放進江裡,順江流到國民黨的行營南昌,一面小白旗宣告這是給他上司的禮物。

這場埋伏戰的勝利使蔣介石的第一次圍剿以失敗告終。毛的聲望大增。人們只知道毛的「誘敵深入」,但光是「誘敵深入」是趕不走進攻之敵的。打勝仗靠埋伏戰,而埋伏戰成功的關鍵是準確的情報。蘇聯人在反圍剿中起的決定性作用鮮為人知。當時毛和他們的關係到什麼程度呢?毛甚至要求莫斯科給他毒瓦斯!

一九三一年四月,國民黨軍隊捲土重來,進行第二次圍剿。毛使用同樣的「誘敵深入」戰略,加上同樣的蘇聯情報和援助,又勝了。但七月初,蔣介石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前來進行第三次圍剿,毛就沒那麼幸運了。蔣軍是毛的十倍,蔣又改變了戰術,使紅軍無法打依賴情報的埋伏戰。紅軍被逼得一退再退,兩個月後,紅區只剩下幾十平方公里。就在這個關頭,毛得救了:蔣介石突然停止了窮追猛打——「九一八」事變爆發。

一九三一年,日本不斷在它早已覬覦的中國東北製造事端。蔣介石的政策是:「攘外應先安內」,先掃平紅軍,再對付日本。九月十八日,蔣從首都南京登艦去南昌行營,要給毛日益縮小的根據地致命一擊,但就在那天晚上十點鐘,日本入侵東北。東北的長官張學良,人稱「少帥」沒有抵抗。六十多年後,他告訴我們為什麼不抵抗:「我們沒法打勝。日本出一師人,我們就完蛋了。我們軍隊的能力也沒人家的強,我們軍隊的一切都不如,哪裡能打勝?只能說是游擊戰,混戰。我們可以出這種野蠻的行動,這種可以,要說真正的,一個對一個打,那是沒法打。中國軍隊的素質,那跟日本是沒法子比,日本的軍隊我佩服得很。日本軍隊實在是好。」「《大公報》的一個記者叫王芸生,他說了一句話,我很佩服他。他說在任何人也出不了第二個政策,也只能是這個政策。」

九月十九日,蔣介石到達南昌時,日本已經佔領了東北的首府瀋陽和其他主要城市。他只得匆匆於二十日折返南京,處理危機。他沒有向日本宣戰,原因跟張學良差不多:打,不啻以卵擊石。日本也沒有向中國宣戰,它沒有足夠兵力把中國全部吞掉,於是採取「蠶食」政策。蔣的策略是利用中國遼闊的疆土,眾多的人口以及不易侵佔的山川與日本周旋,爭取時間。蔣尋求國際聯盟的干預,同時盡快使軍隊現代化,希望在有可能獲勝的情況下同日本作戰。

蔣提出「團結國內,共赴國難」的政策。二十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我國內果能從此團結一致,未始非轉禍為福之機也。」二十一日,南京作出決定:「剿共計劃,悉予停緩。」號召全國搞「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對外」。但是中共一口回絕。九月三十日中共發表聲明說,任何外面傳的朱、毛願意一致對外的說法都是「可笑到萬分的謠言」 ,稱蔣是「最不能調和的死敵」。中共的口號是:「打倒國民黨!」而對日本僅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黨的中心任務是「武裝擁護蘇聯」——這個提法的原因在於莫斯科認為日本侵犯東北是進攻蘇聯的前奏。

歷史後來被改寫,把中共表現得比蔣介石更積極抗戰,稱「統一戰線」、「一致對外」是中共的要求,為蔣介石所拒絕。這不是事實。

正是為了向中共表示他希望建立「民族統一戰線」,蔣介石在紅軍岌岌可危之際,停止了第三次圍剿,調走了軍隊。中共於是得以乘民族之危擴張,建立了一個國中之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於十一月七日,俄國「十月革命」十四週年紀念日正式成立。雖然沒有任何國家承認這個「共和國」,連它的孕育人蘇聯也不承認,但這畢竟是全世界除蘇聯和蒙古以外的唯一共產黨「國家」。

這個國中之國由幾塊散落在中國腹心地帶的紅色區域組成,包括中央蘇區、鄂豫皖、湘鄂西等,鼎盛時面積達十五、六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來萬。國中之國成立時,最大的紅區是贛南、閩西組成的中央蘇區,有五萬平方公里,三百五十多萬人口,瑞金為首都。

莫斯科指定毛澤東為這個國中之國的首腦,相當於「總統」,按蘇聯規矩給他戴上一頂非中國習慣的頭銜: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同時又是「總理」:人民委員會主席。在這些職務宣佈的當晚,一個親信來看毛。此人曾被毛派去監督拷問紅色江西領袖李文林,因為他深知毛的意圖,而毛又最恨李文林。拷問後他總是向毛匯報。這晚他是來向毛道喜的,一進門他就喊:「毛主席!」毛說:「你改口真快,是第一個。」就是從這個人的嘴裡,第一次吐出了今天世界語匯中一個盡人皆知的詞:毛主席。(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 李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