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壓力山大 造成焦慮的5大因素和解決辦法

【新唐人2016年12月28日訊】中國越來越多的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希望孩子在海外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機遇。但中國留學生身負父母期望,在異國他鄉會遭遇文化衝擊和語言學習困難,從而造成很多壓力焦慮。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應對潛在的壓力?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報導,悉尼科技大學管理與心理學副教授瑞德芬(Kylie Redfern)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留學生壓力焦慮程度遠高於地方學生。

研究表明,中國社會意識形態下所形成的「特定文化」使得中國留學生更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在這種「特定文化」下,來自家裡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壓力無形中成為了留學生面臨的主要壓力之一。

中國人一慣具有「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使得中國留學生很少願意尋求心理諮詢,壓力無法得以釋放,長此下去會帶來很多心理問題。瑞德芬發現,中國學生不願去大學的諮詢處,去和一位陌生人交流他們的焦慮。

為何選擇留學?

在中國,高中生要花費幾年時間來準備高考,兩天考試會決定他們是否在清華、北大等名校贏得一席之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為了避開高考,選擇到國外讀大學。

再有,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文化與社會學院的助理教授漢森(Anders Sybrandt Hansen)認為,中國人的一個普遍觀念就是「外國的高等教育更先進、更具趣味性」。每年的世界大學排名榜也加強了這種觀念,排在榜首的都是西方大學。

外國的畢業證值錢,這種認知在中國學生和家長的腦海裡已經紮下了根。近年來,中國學生為了將來的就業前景,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變得越來越火。

留學生壓力重重 家長需重視

中國家長們認為孩子需要壓力來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殊不知,壓力過大會讓孩子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嚴重時也會導致孩子走上極端。

高校校園是留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地。哈佛大學健康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巴瑞拉(Paul Barreira)認為,大學時期是很多常見心理問題第一次浮現的時候。大學生第一次遠離家鄉,面對很多競爭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導致壓力過大。

很多學生開始有壓力,如果不能及時釋壓,壓力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甚至會出現失眠、記憶力下降,影響學習效率。

如今,對子女寄予無限希望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國外順利完成鍍金,將來有個好工作。但留學生身上的壓力問題已經不容再忽視。

壓力產生的5大原因

1. 來自家庭的壓力

瑞德芬認為,在中國形成的「特定文化」和長期以來的一胎化政策,為中國留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

由於獨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得家長們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在瑞德芬的研究中,中國學生認為家庭壓力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一個學生描述他們的父母如何使用skype來監察他們的學習,告訴他們要努力的學習,直到深夜。

大部分留學生認為父母已經給自己投資太多,自己必須變得更優秀,而無形中給自己的壓力過大。

2. 學業壓力大

許多在國內學習優秀的學生到了國外,因為語言、新生活的適應、學習習慣以及教學模式的不同,在剛開始時很難跟上教授講課的速度。一些在國內的尖子生,在進入美國名校後,一旦成績沒有預期理想,產生的身心壓力更大,容易引發失落感,對個人價值產生困惑。

3. 缺少溝通

很多留學生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無法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因此生活侷限在小圈子範圍內。中國人潛有的觀念使得其不願找學校的諮詢中心交流自己的情況。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也不願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是自己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導致身心壓力越來越大。

4. 留學生低齡化 承受能力小

雖然中國留學生傳統上都是研究生,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認為應該早期讓孩子接受國外教育,以便將來有競爭優勢。而孩子在成長階段與家人和所屬文化分離,使他們更容易產生壓力,變得焦慮、抑鬱。

據門戶開放數據顯示,中國本科生留學的人數從2005年的15%已經增長到2013年的40%。而這些年輕留學生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一般要比較成熟的碩士生小。

5. 來自同學的壓力

現在大部分的留學生雖說生活費和學費基本上自己都不用太擔心,但身邊比自己優秀的人比比皆是,為了不遠遠落在同學的後面,不得不抓緊所有時間苦讀。長期會導致精神緊張、焦慮過度,甚至會影響正常學習。

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應對潛在的壓力?

1. 經常和孩子溝通

家長要做到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是貼心知己。善於理解孩子,經常和孩子溝通。發現孩子有壓力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心理上的幫助,讓孩子的壓力得到釋放。

2. 鼓勵孩子要科學用腦

鼓勵孩子做一個學習計劃,便於科學安排時間,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孩子大腦如果總是出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3. 鼓勵孩子及時與心理醫生溝通

美國的大學一般都會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服務,家長要鼓勵孩子遇到困難時勇於到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這是舒緩學生壓力的一種很好方式。前紐約市教育局高中資深心理輔導專員黃金利表示,華人家長經常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所以有很多嚴重的問題,都因為面子的問題不願意向外求助、請教。黃金利呼籲以後大家改變這一舊的觀念,有需要的時候一定不要隱瞞,要去請教專家。

專家呼籲大學建立新系統

針對中國人不願尋求心理諮詢的現象,瑞德芬建議,大學有責任去意識到文化的差異,並以「特定文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

瑞德芬認為,大學缺乏的是系統的、嵌入式計劃,為所有學生從第一天起提供培訓和學術支持。大學需要建立一個系統,可以定期和學生接觸。和學生建立了這種關係,就會更有可能在早期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們就更有可能尋求幫助。

(責任編輯:李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