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13) 裡勾外連

第三章 應兵變視死如歸

一、裡勾外連

日本自從明治以來,早就有所謂北進的大陸政策與南進的海洋政策。陸軍將蘇聯列為第一大敵,主張北進「先應傾注所有兵力使蘇聯屈服」。海軍則要南進,在東亞驅逐英、美霸主地位後,再對付蘇聯。西安事變前一個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和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劍指蘇聯。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被中共和身邊的共產黨員影響,提出了加入中共的申請。在與張學良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共隱瞞了共產國際「聯蔣抗日」的指示;又向共產國際隱瞞張要搞兵變的想法。完全蒙在鼓裡的張學良,滿以為有了中共和國內軍閥支持,發動兵變,有對中國共產黨威脅最大的蔣介石作籌碼,就可以換取蘇俄的大批援助,稱霸西北。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叛亂,扣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蔣介石。


張學良和蔣介石合影(公有領域)

蔣公在西安事變後說:「此次事變,為我國民革命過程中一大頓挫:八年剿匪之功,預計將於二星期(至多一月內)可竟全功者,竟坐此變幾全隳於一旦。而西北國防交通、經濟建設,竭國家社會數年之心力,經營敷設,粗有規模,經此變亂,損失難計。欲使地方秩序、經濟信用規復舊觀,又決非咄嗟可辦。質言之,建國進程,至少要後退三年,可痛至此!倡亂者同具良知,亦必自悔其輕妄之不可追贖也。」(《西安半月記》,一九三七)

蔣介石一向認為中共黨徒畢竟是中國人,終必愛中國,可以一起為革命救國來努力。因此蔣介石心存善念,信守承諾,改編中共軍隊,停止剿共。

西安事變以後,日本政界軍界目睹中國國內統一,國民政府準備容共抗日,感到巨大的威脅,於是不等待中央政府備戰,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吞併中國華北。

蘇共則全力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斯大林知道只有蔣介石才能夠領導全中國抗日,為了蘇聯的切身利益,解除日軍對蘇聯的威脅,所以嚴令中共不許殺蔣,使得日軍在短時間內向中國進攻,避免了日軍北進從而形成與納粹夾攻蘇聯之局。

當時被國軍圍困在陝北的中共,因西安事變絕處逢生,在隨後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得以按著毛澤東的「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策略全力發展壯大。

沒有西安事變,中國對日全面抗戰或許延後,日本有可能先北進攻打蘇聯,不會發動南進偷襲珍珠港,二戰和之後的世界歷史就會改寫。

東北少帥

張學良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接手人。張學良少年得志,十九歲就讀東北講武堂,一年後畢業,擔任旅長,授銜上校。北伐期間奉系失敗,張作霖在回瀋陽的路上,被炸死在皇姑屯。張學良掌權後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宣布效忠國民政府,東北易幟,中國實現了國家形式上的統一。

張學良曾為中東鐵路和蘇聯發生戰爭。張學良東北易幟後擁護中央政府,參加中原大戰,控制了東北四省和華北四省,成為中華民國的重要人物。張學良主力進關後,東三省兵力不足,日本關東軍趁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手握幾十萬訓練有素的東北軍,從北大營開始,毫無抵抗,一失瀋陽,二失錦州,三失東北,四失熱河。一九三二年元月二日,東北軍全部撤到關內。從日本發起「九一八事變」到張學良讓出東三省全部國土,張學良沒有下過一次作戰令。


「九一八事變」中,日本軍進占奉天市。(公有領域)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張學良兩次下令不抵抗。日本軍隊進攻北大營的時候,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請示張學良。張在電話裡回答,「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

張學良在一九九零年接受日本NHK電視台的公開採訪,以及在晚年口述的回憶錄中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對九一八事變,我判斷錯誤了。」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八日,蔣介石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切勿撤退。」第二天,蔣又派出航空一隊前去助戰。十二月二十九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當時蔣介石下野,孫科當權)決定,「如遇侵犯,則抵禦之。」國民政府將會議精神電告張學良。張學良覆電說,「強弱之勢,相去懸殊,無論如何振奮,亦必無僥倖之理。」

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汪精衛連發五電,責備張學良「去歲放棄瀋陽,再失錦州,致三千萬人民,數十萬土地,陷於敵手,致敵益驕,延及淞滬」,今又「未聞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斂」。八月八日,汪精衛召開記者招待會指出,「今熱河告急,平津危殆,張漢卿擁兵不前,民族危亡,指日可待,故救國唯有去軍閥,統一內政。」

當時張學良的毒癮已經很重,在熱河會戰之前,宋子文跟張學良同車去視察前線,發現張學良每走四十公里路,就要停車注射一次嗎啡。

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四年,張學良遊歐戒毒。張回國後,蔣介石任其為鄂豫皖三省剿匪副總司令。張帶領十萬東北軍對三千紅軍,東北軍大敗。

一九三五年,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西北剿匪副總司令,二十萬東北軍進入陝西和甘肅。陝西當時由軍閥楊虎城控制,他從十幾人的土匪頭目出身,成為陝西省的軍政領袖。

國中之「國」

中共則乘北伐,中央政府和地方軍閥激戰的時機發展。中共從一九二一年成立,經過第一次國共合作,蔣介石清黨後,一九二七年開始在南昌起兵,自立國中之國,公開對抗國民政府。從一萬多人,發展到正規軍三十萬,地方民兵數十萬的規模,並且控制贛閔蘇區、浙贛蘇區、湘贛蘇區、湘鄂西蘇區、鄂豫皖蘇區、陝北蘇區等綿延中國數個省的六大蘇區。其地盤擴大到六十個縣,人口四百三十萬,領土面積八萬多平方公里。

一九三零年底至一九三一年初,中共贏得了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國民政府經此一戰後認識到了中共拚命擴展,國軍無法單憑一省之力清除。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一個多月後,中國共產黨利用外敵入侵,軍閥割據、中央政府弱小的機會,在共產國際的金錢資助和直接控制下,於蘇聯的國慶節十一月七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在中華民國境內,而且距離中華民國首都南京非常近。用蔣介石的話來說,一不小心就會打到南京來。

中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布告》中表明,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國。一個是中華民國,是帝國主義的工具。另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剝削與壓迫下廣大工農兵的國家,他的旗幟是打倒帝國主義、消滅地主階級,推翻國民黨軍閥政府、建立蘇維埃政府於全中國……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