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為何大學生對「學非所用」無痛感

在最新的一則有關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報導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即畢業生進入社會後,是否存在「學非所用」的現象?而如今,「學非所用」的畢業生有多少?為了明確回答這類問題,近日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中國高校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為65%左右,但從2011年至2015年的變化來看,這一比例還「有小幅上升」。

儘管這份報告有刻意「報喜不報憂」之嫌,比如說,醫學專業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95%)」,工學與教育學專業「次之(71%)」以及「再次(60%-69%)」是管理學、文學、經濟學和法學專業,都明確給出了具體的比例,但理學、農學和歷史學這類相關度「最低」的專業卻未能告知有多少畢業生;然而相比官方的謹慎,更重要的是,關乎到自身選擇的大學生們似乎對現實中的「學非所用」並不十分介懷。

他們毫無痛感、甚至主動選擇「非專業就業」的態度在2015年3月某社交網站開展的一項調查中得以凸顯。當問及對工作地區的選擇時,該調查所呈現的結果顯示,64.7%的大學生首選一線城市,37.3%的大學生選擇二線及沿海地區,23.5%選擇在出生地(家鄉)工作,還有11.8%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相比之下,選項中最大的亮點卻在於最後一項,即「到專業匹配、對口的地區工作」。結果顯示,表示願意的大學生只有2%。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畢業生都不會遠離繁華、拋開一切,只為了堅守那個在大學學習過的專業。如此,「專業」在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份量就可見一斑。

若說上述結果所表明的態度不夠直接、明顯,那麼接下來這個更為直接的提問,則足以看出大學生們的真實意願。在面對「為了得到一份工作,會拋棄與自身專業的關聯嗎」這一問題時,64.7%的大學生直言選擇了「會」,而堅持選擇自身專業的僅佔15.7%。由此可見,結合上述只有2%的大學生願意到專業匹配、對口的地區工作的數據,我們有理由懷疑,那份致力於「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報告中所提到的工作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達到65%的數據並不太符合事實。

然而對此,我們先不下定論,隻憑大家盡情想像了。其實,這裡的關鍵卻在於,為什麼中國無數的大學畢業生會如此斬釘截鐵的、毫無顧忌的坦言告知,他們完全可以放棄學習4年的專業,去選擇一份知之甚少、甚至需要從頭再來的工作呢?難道「學非所用」不足以給他們帶來任何痛感?

一個先入為主的答案或從「64.7%的大學生首選一線城市」而來,最高比例(41.1%)的大學生「期望月薪高達8千到1萬」的另一項調查數據又與之契合,因此,普遍形成的印象極有可能是,如今的大學生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他們隻剩下「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之心。假如說,我們先不急於否定這種看法,那麼就應該努力去探尋,這一現象若真實存在,其背後的動因與推力究竟是什麼?是誰導致了今天的大學生走出校門就直奔高薪、高檔寫字樓而去?

由這些發人深思的問題推開去,我們不禁發現,中國的大學生從走進「像牙塔」之前,似乎就已被剝奪了自主選擇專業的權利。從高考到大學錄取之間,家長、老師,甚至是學生自己,所在意的、所關注的都只在「能否考上」這個被視為將決定學生一生成敗的終極問題上。只要能被錄取,管它什麼專業都得上,因為就在「鯉魚躍龍門」的一瞬間,家族門楣不但得以光耀,學校的升學率也有了保障,而學生未來的衣食、飯碗也似乎有了著落。所有人的邏輯只是簡單的構建在「只要上了大學,就能找到工作」的條件與結果之間。

在這種思維定勢下,沒有人再去考慮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喜歡什麼,他們懷揣著怎樣的夢想,他們的人生價值又該如何實現等這類與父母期待、升學率以及社會現實都不太相關、卻足以影響孩子一生的內心嚮往,總是遭到忽略與漠視、備受禁錮與打壓。如此,隻憑藉著分數而選拔上來的大學生,大多都走進了最終不得已而選擇的專業就讀。既然不是自己想要學習的專業,自然就會缺乏研究的興趣,更談不上什麼堅守求知精神、進行刻苦的鑽研。

此外,學生在專業上不能做主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就業市場本身忽冷忽熱的不穩定性。熱門的專業似乎並不會一直保持紅火,因為如今的大學根本無心學術,而是以市場為導向來設置專業。就拿與經濟有關的專業來說,當初市場一度表現出需求旺盛之時,大學便紛紛見風使舵,開始大規模的增設經濟學院及相關的學科、專業,擴招生源,以致於到今天最終呈現出「經濟學類專業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有輕度下降」這一「物極必反」的態勢。早已從「研究型機構」轉變為「創收型公司」的大學如今所追求的,只是「生源」而已。

一見市場需要了,就大舉「擴招」,不管現實中,市場是否已形成了「飽和」之勢,也不管過多的大學生是否會面對當初的熱門如今卻成了冷門的絕望境地,大學領導們的目地只在於賺的盆滿缽滿。此時,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哪裏還會有淡定的心態,去尋找與專業有關的工作,哪裏還有熱情與膽量,去竭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所考慮的只在於一點,那就是能否找到一份可以活下去的工作。至於說,因「學非所用」而糾結、煩惱,在「畢業即失業」的現實中,那只會被視為是一種「貪念」而已。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