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二戰中一個拒絕拿槍的士兵

一個士兵上戰場卻拒絕拿槍,是懦夫?是瘋子?不可思議的是,他最後竟獲得了美國最高軍事勛章。——本故事不是虛構,而是真實的歷史。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的?曾經拍過《耶穌受難記》的導演梅爾‧吉布森又是如何講述這個故事的?

拒絕拿槍的士兵

電影的前三分之一,是美國的田園生活場景和小清新的愛情故事。交代了主人翁的成長背景和婚戀狀態——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出生在美國弗吉尼亞,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父親是一戰倖存後變成了酒鬼的老兵。

1941年,珍珠港被日本人偷襲後,正打算結婚的道斯放棄了原本可以不參軍的權利(他因在船廠工作而有資格留在後方),主動要求入伍參加訓練。但信仰基督的道斯堅信第六誡,認為所有殺戮都是錯的(聖經《十誡》是上帝給教徒頒布的十條規定,第六誡是「不可殺人」)。他不想殺人、拒絕帶槍,想當軍醫。在拒絕持槍的過程中,道斯被嘲為「懦夫」、被士兵們排擠、被群毆、被取消探親資格,後來被送上軍事法庭、面臨被判刑。面對大家的勸說,道斯做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無法放棄決定,他對前來勸他的未婚妻說:「如果我連信仰都沒有了,無法想像還能怎麼活著,怎麼跟你共度餘生。」結果是,法庭審判中出現了不可思議的反轉,道斯被判無罪,可以擁有不拿槍的權利,法庭允許道斯作為醫療兵繼續服役。

瘦弱男孩救了75人

訓練結束後,道斯被派到了太平洋戰場參加沖繩戰役。沖繩戰役是拿下日本的最關鍵戰役,而鋼鋸嶺之戰又是沖繩戰役的關鍵。

道斯被編入了77師。上了戰場,道斯沒拿任何武器,背著醫療設備和藥品,穿梭在血肉橫飛的槍林彈雨中,奔向每一個「醫療兵,救救我」的發聲之地,告訴那些受傷後絕望的戰友:「別怕,道斯在這,我會把你帶回去的。」

鋼鋸嶺戰役的第一回合,美軍傷亡慘重,清點人數時隻剩了32人。

大部隊撤離之後,隻剩道斯一人站在懸崖上,面對烈焰焦土和橫七豎八躺了滿地的屍體,道斯絕望的仰頭問他的上帝:「我要怎樣做?我聽不到你。」下一秒,響起了遠處傷員們的呻吟。道斯轉身回到了戰場,開始尋找倖存者。

上藥、纏繃帶、打嗎啡,然後把傷員拖到懸崖邊上,但是怎麼把傷員運到懸崖下的安全地帶?道斯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繩子打一個雙環的扣,從傷員的雙腿套進去,然後把繩子的另一頭繞過大樹幹,自己在樹幹的另一邊藉助繩子和樹幹間的摩擦力緩緩放下繩子……傷員一個個的被送下懸崖。天色漸晚,道斯忙活了一整夜,雙手已在繩子的摩擦下變得血肉模糊、體力也越來越不支,後來,每救一人,道斯似乎都耗盡了生命的最後一絲氣力,而每一次,仰面癱倒在地上的道斯都會向上帝禱告:「求求你,讓我再多救一個、再多救一個。」然後掙紮著爬起,尋找下一個倖存者。

過程中,道斯要與之抗衡的不僅是體力,還有日本兵的清剿,他們一隊一隊地來搜尋倖存者,用子彈或刺刀徹底結束他們的性命。道斯要時刻提防著、躲避著這些清剿小分隊,幾次在躲避不及時最終幸運的沒有被射中。(傳記《被上帝呵護的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in God』s Care》)中記載:有一次日本狙擊手瞄準了他,但一直沒開槍。多年以後,一個美國傳教士在日本講了這個故事。那個日本狙擊手知道後說,當時他是要開槍的,但扳機不知為啥出了毛病。)

天亮後,道斯撤離了懸崖,驚魂未定的他回到營地時對於每一個從他背後出現的自己人還都會神經質一般的試圖躲閃和自衛。看到這裡,我突然明白了道斯的父親為何會在一戰後成了酒鬼,那是戰爭給人精神上留下的無法治癒的創傷。

懸崖下留守的士兵看到一個個傷員被繩子系下來時,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最後的好奇——這都是誰幹的?

等道斯從懸崖下來時,醫療帳篷裡已躺滿了被他救下的傷員,這個曾被謔稱為「麻桿」的瘦弱男孩,對所有人尊重的目光視而不見,而是急切的尋找一個曾經嘲笑他、卻被戰場上他奮不顧身的表現折服、對他說「我當初看錯了你,希望有一天你能原諒我」的士兵,當得知這個士兵沒有挺過來的時候,他哭了。

沒人知道他救了多少人,長官說是救了100人,但道斯謙虛地說隻救了50人。(後來,在道斯獲得榮譽勛章的引文中,取了二者的平均數,定為75人。)

鋼鋸嶺第二役

休整之後,77師再次出征,士兵們排隊整裝待發,卻違抗長官命令推遲了10分鐘出征,被長官追問原因時,中尉的回答是:我們在等士兵道斯為我們禱告。

道斯的精神力最終化為了一種集體性的強硬信念,讓戰士們不再畏懼鋼鋸嶺,因為他們知道不管何時倒下,道斯都會救他們。憑藉這強大的「士氣」,美軍成功拿下了鋼鋸嶺。

這一戰中,道斯沒有那麼幸運,在用腳踢開飛向他們的一顆手榴彈時,他的腿被炸傷。電影中以道斯被炸傷後擔架送回而作為美軍勝利、戰役結束的最後一幕。躺在擔架上的道斯被從懸崖上緩緩放下的鏡頭被導演做了特寫,仰角拍攝的逆光畫面有一種蒙上帝聖恩之感,這跟道斯一直把自己能救下那麼多人歸因於上帝的想法遙相呼應,這個長時間的特寫鏡頭應該是導演的對電影寓意的點睛之筆。

無原則的醫療兵

戰場上醫療兵的原則是按照受傷輕重有選擇地救人,輕傷的救,重傷的給點嗎啡讓他等死。但道斯不一樣,他始終以「能救一個是一個」的態度救人。一個士兵雙腿被炸斷,胸部中彈,別人都放棄了,他硬是把士兵拖了回來,根據真實史料,後來這個士兵活到了72歲。而且,被道斯救助的不光是美國人,還有日本人。

現實版的道斯榮獲美國最高軍事勛章並獲得總統接見。二戰中,有1600萬美國兵上了戰場,其中只有431人拿到了榮譽勛章,而在這431人裡面,道斯是唯一一個沒殺人就拿到了勛章的人。道斯於2006年去世。

道斯創造的這段歷史奇蹟就像一道天使的光,讓人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他讓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樁可以用功利計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們賴以自我支撐的基石。

電影的片尾,是對老年道斯和當年倖存者的採訪,其中有一句台詞:「當一個人有信仰的時候,是值得尊重的。這就是最真實的我們。」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