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的「冬至」習俗

【新唐人2016年12月21日訊】今天(12月21日)是「冬至」,這也是中國民間特別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從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古人非常注重,因此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

冬至,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或「亞歲」。冬至作為節日源於漢代。漢武帝採用夏歷,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賀冬」儀式,官方放假,官場互賀「拜冬」。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也是一個新年,亞歲相當於小年。

冬至節的習俗,首先是祭天,天子要祭天。天子敬天;老百姓敬皇上,敬祖先,敬家裡邊的尊長和父母。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史記•孝武本紀》:「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都共同說到了在冬至這天有祭祀活動,上至帝王需祭天、拜神明,下至普通百姓也要祭祀先祖、向父母長輩拜節。

其次就是防寒進補,古代人冬天防寒,常吃一些進補的食品。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古時的中國人特別注重親情,冬至這天,家裡人一塊捏餃子更覺特別的幸福。另外,餃子又像元寶,預示著生活富裕美好。

在浙江寧波等地區,盛行吃湯團的冬至習俗,湯團也叫湯圓,有「吃了湯團大一歲」之說,冬至吃的湯團又叫「冬至團」,冬至吃湯團象徵團圓、圓滿、和諧、吉祥。

在冬至這天,還有「九九消寒」活動,還有填消寒圖、消寒對聯等。

消寒對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另外還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就是用素墨勾畫出一幅有著九九八十一朵的梅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中國民間至今還有描述九九消寒圖的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記者羅婷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