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政黨和團體超過1萬人舉行反對人大釋法的遊行和集會,還一度和警方發生衝突。
事情的起因是兩個年輕議員的宣誓已經交給香港高等法院去司法覆核,香港高等法院應該給出判決結果,但在這個結果沒出來之前,張德江就提出人大釋法,這等於把香港高等法院給廢了。
《成報》評價這件事情的時候直截了當,《反革命集團瘋了陰謀家張德江釋法保江山》。保江山,你可以解釋成張德江的江,也可以解釋成江家幫的江,所以這是一語雙關的。我跟大家分享過,香港《壹週刊》把兩個年輕議員宣誓時的行爲稱爲「無間道」。《成報》今天分析了年輕人屬於的組織青年新政其他團體,
「青年新政」就是引起宣誓風波的兩個年輕議員所屬的組織,我在評述節目中引用《壹週刊》的說法分析,這個組織來路非常模糊,青年新政的老闆幾乎是明確的親共的地下黨員身份,所以青年新政的產生讓人們持懷疑的態度。
我們知道這次立法會選舉,許多年輕人出來組成了新的團體,以雨傘運動為背景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結果。「本土民主前線」及「香港民族黨」都是這次立法會選舉中出現的年輕人組成的政黨,代表本土意識和民族及獨立意識,也就是跟大陸完全決裂。這些政黨在立法會選舉後突然消失了,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為社會謀福利,不為社會提供任何服務,而是完全爲了某種具體目標,當這個目標出現問題的時候,它們又出來了。它們產生的原因就被人質疑了。
我們也曾分析過在香港大學的組織中滲透了共產黨的組織和團的組織,在香港的學生會裡面,有些學生會主席就是大陸過去的,他們玩這樣遊戲就是張飛吃荳芽,小菜一碟。
這篇文章作者認爲,這些組織都是張德江搞出來的苦肉計。都是無間道的做法,而這種作法再次在香港掀起風波。
德國之聲的報導《人大釋法打擊港獨還是衝擊法制》中說:
「全國人大介入香港議員宣誓風波就基本法第104條進行釋法的決定宣佈後,官方媒體紛紛表示支持,呼籲堅決打擊『港獨』。香港法律界人士則擔心香港法治受到衝擊。」
香港出現「港獨」的氛圍,作爲國家來講當然有權干涉了,人家是踩著基本法說的,大家要明白在香港這件事情上要懂得甚麽叫「陰謀家」和「陽奉陰違」。
但兩個人的行爲已經成爲了影子,關鍵是後面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利用的還是愛國主義的概念。
所以宣誓風波中的兩個人就是引子,中共真正要做的就是封殺掉香港所有的自由,在這個背景下,他們可能會重新推行《國家安全法》23條,那也就把香港真正變成了深圳。
所以才出現了「無間道」的説法,如果這一切變成的現實,這幾個年輕人在香港歷史上的角色就不是光彩的。但有一點大家要明白,風口浪尖的人,缺乏生命理念的人,只會宣洩自己的感情,被人利用完了就會被扔掉。
當初的23條就是葉劉淑儀干的,所以現在她支持人大釋法。如果有機會的話,她還會推行23條,給香港人的喉嚨加上枷鎖,其實是人基本尊嚴的枷鎖。
這應對了張德江尋求自保,對抗習近平對他的打擊,用的手段就是以夷制夷,因爲習近平一再強調國家的完整性。現在香港高等法院拿不拿出來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香港要聽張德江的,這擺名了要直接激怒香港人,香港失去了司法獨立性,一囯兩制等於被槍斃了。
不過,張德江也是慌不擇路了,身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不應該自己在香港高等法院做出決定之前說出人大釋法,等於他直接把香港的高等法院侮辱了。表現出來,高等法院存在與否張德江根本沒有放在眼裏。
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張德江的職位有權提出釋法,但正常的一國兩制的背景下,和他的身份,根本沒有必要他親自出面,自己提出釋法,他在作踐自己大國風範本該有的顔面,而作爲中共第三把手的官位。他這樣做是出於自己才知道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就要看習近平的應對。
在此之前,六中全會習近平的講話引起了軒然大波,世界各大媒體都在分析習近平心目中的敵人到底是誰,他指的黨內的「野心家」到底是誰。
我個人認爲這些猜測是因爲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文革的概念還是模糊的,如果媒體中和專家學者中有55嵗到60嵗的人,那麽對文革就非常的清楚。當習近平作爲總書記,在中央委員開會時就這麽直接講,而且即刻在媒體上公佈出來,這就是習近平在主動向公衆揭示出來黨內有反黨集團,有分裂黨中央的「團團夥夥」反革命集團。
今天《成報》就是以反革命集團的方式去說張德江,爲甚麽?《成報》揭示出來的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波、張德江、廖暉、曾慶紅整個這條綫,梁振英和張德江南北相扣就是這麽故意安排的,這樣的安排會引起整個香港的風波。
過去兩年裏,習近平有關香港問題講出的話都是要「堅持一國兩制,相信港人治港的智慧」。現在張德江效仿2014年8.31人大釋法,是同一個做法。目的是激怒香港人製造事端。
從這方面看來,張德江恐怕就是習近平所說的黨內一小撮高級幹部「陽奉陰違」。這次人大釋法的理由是涉及到領土完整的問題,「一中」的表態,反對港獨,反對臺獨,那是習近平提出來的,張德江抓住這根綫,不能說他錯。表面上人家是替習近平説話,但做出來的事情能夠玩死習近平。這就叫「陽奉陰違」,這真是「陰謀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嚴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