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陸媒網站上出現了一篇標題為「內地學生在香港遭遇『七年之痒』:不少人猶豫拿不拿永久身份」的文章。乍看這樣的標題,不少大陸人的第一反應或是有些自鳴得意,他們不免在心裏揣度著,香港的永久身份又如何?對大陸人來說,也不再是香餑餑了。以前或許會蜂擁而至,如今就得翹著二郎腿好好想想,是否真的沒它不行。
就好像鳳凰網曾在2013年發表的《內地學生在香港:如何面對「七年之痒」》以及新華網2014年發表的《身份的糾結——香港永久居留權現「七年之痒」》這兩篇文章中反覆重申的那樣,香港除了優點,不足也「一籮筐」:工時長、壓力大,房價高不可攀,居住環境狹窄;生活成本高昂以及受語言文化影響、難以融入香港社會等因素,都越來越成為香港的「短板」所在。
然而,有意思的是,相比兩年前在陸媒發表的那兩篇文章,如今同樣提到了「七年之痒」的這篇卻並未過多的提及那些「不足」。即便通過一些內地生的現身說法,也沒能有效的證明,對「永久身份」的猶豫,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大陸比香港好。據介紹,文中提到的內地生,是在2008年香港政府落實「教育樞紐」政策時赴港留學的。該政策表明,「放寬內地畢業生無條件留港一年,如果在港持續工作七年,便可獲香港永久居民資格」。而今年恰好是他們有資格申請永久留港的這一年。
一位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地生坦言,從剛開始到香港讀書,就一直想拿到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即便面臨著「籤注加起來距離7年恰好少了一天」的痛苦遭遇,她依然選擇堅持留港工作一年,直到最終拿到永久身份。對她來說,這一身份的吸引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出境比較方便,持香港特區護照可免簽或落地簽156個國家及地區;其二、在北京讀完研之後,她仍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地點,尤其是一旦想回香港工作,也就不用再申請簽證了。
另一位就讀於香港教育大學的重慶女孩則是為了拿到美國綠卡而一直期待著到2018年8月,她可以順利拿到香港的永久身份。用她的話說,有了這個身份,拿美國綠卡會比用中國大陸的身份快很多,節省很多年。她還認為,香港是個相對公平的城市,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這裡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可。而她的學姐,兩個月前剛剛拿到了「永久身份」的女孩則表示,香港永久居留權存在很多便利,除了方便出境旅遊之外,還可以享受便宜的公共醫療服務。
這三位樂意、並期待永久留港的內地生的選擇無不在表明,自由、機會多、相對公平、社會保障相對完善,是香港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面對著這些對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更有利的因素,作為飽受諸多限制之苦的大陸人,一般都不會有太多的猶豫。應該說,想要靠近公平、自由,不過就是人的本能選擇。
當然,在等待獲取香港永久身份的過程中,還真有一些選擇放棄的內地學生。其中一位除了擔心得過一場大病之後,身體不能適應高強度的工作外,還對「香港居高不下的房價」心有餘悸。而另一位北京男孩,則因為舍不得放棄北京戶口而選擇離開香港,但他頗為留戀的是,香港沒有關稅和增值稅,買進口商品會非常便宜;此外,和他收入水平相同的內地朋友,所交的個人所得稅是他的三倍以上。可見,放棄香港身份對他來說,其實是一種痛定思痛的選擇。還有一位青島女孩,她之所以放棄,是因為從飲食、氣候到方言都不能適應,甚至完全無法與當地學生交流,這才選擇了「轉身就走」。
我們且不說,這些選擇放棄的內地生只是少數,香港大學2011年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內地生畢業後選擇留港發展。其次,這些人多半是出於自身的原因,或是在內地已擁有更好的條件,又或是放不下某種「鄉愁」,但無論如何,都跟大陸以及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並無相關。我們不妨大大方方承認香港目前所存在的那些不堪與不足。即便如此,大陸人也終將發現,在中共安插的傀儡特首梁振英及其政府的監控與壓制下,香港民眾仍然有機會和力量,通過公開的渠道,來捍衛和守護一個正常社會本該擁有的平等、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
正是由於堅守著這樣的普世價值,香港才能擁有國際社會的認可與信任,才可享受發達國家給予的「免簽」待遇,才不至於像大陸一樣,揹負上「欠缺誠信」、「落後」、「腐敗」、「漏洞百出」之類的惡名。若非出於個人原因,若非懷揣著某種偏狹的情感,有多少大陸人會拒絕香港的「永久身份」呢?然而,在「赤化」愈演愈烈的情勢下,我們仍需要擔心,這一身份是否會淪落到大陸人終不再稀罕的那一天。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