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迪倫無回應 諾獎無奈: 啥都不做啦

【新唐人2016年10月19日訊】10月18日,諾貝爾獎委員會透露,儘管已經嘗試過很多種方式聯絡本屆文學獎得主,美國歌手鮑勃·迪倫,但都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對此委員會只好放棄努力,無法獲得迪倫的得獎感言,也無法確定他是否會參加頒獎典禮。

週二(10月18日),瑞典學院行政主管齊席德立奇(Odd Zschiedrich) 告訴CNN :「我們已經放棄(聯絡迪倫),這幾天我們透過各種方式告訴他的經理和朋友,說明我們渴望得到他的確認,但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回音。」「我們將照常舉行頒獎儀式,即使迪倫不出席,他也會獲獎。現在我們只是在等待回音。」

10月14日,現年75歲的鮑勃·迪倫(Bob Dylan)被宣佈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作為一名音樂人,創作的歌曲是偉大的詩篇,同時宣傳了反戰與民權。

然而14日當晚,迪倫在賭城的演唱會上看不出一絲興奮與情緒變化;第二天在加州的演出,迪倫同樣面無表情,彷彿從未發生過諾貝爾獎的事情。當晚唯一的不同是,迪倫在演出的最後,加唱了一首安可曲:《為何要現在改變我》(Why Try to Change Me Now?),被認為是在暗示自己的得獎心情。

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安排在12月10日,屆時,所有獲獎者都被邀請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接受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頒獎,並在宴會上發表得獎感言。

歷史上,只有2個人曾經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他們分別是1958年前蘇聯的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和1964年法國的沙特(Jean-Paul Sartre)。巴斯特納克是因為莫斯科當局的強烈反對,而沙特是因自己向來拒絕領取任何官方授予的榮譽。

迪倫許多知名的歌曲創作於1960年代,與當時的那一代人產生過很強共鳴。迪倫的歌曲也促進了民權運動的發展,他用歌曲演繹了美國歷史上的一些動盪。其中最著名的歌曲《答案在風中飄蕩》(Blowin’ in the Wind)以及《變革時代》(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成為美國反戰和民權運動的標誌性歌曲。

(責任編輯:任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