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習近平「文學情緣」說的不只是書單

近年來,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談及自己的「讀書單」,包括2014年10月15日的文藝工作座談會。日前,《學習小組》公眾號重新編排、重發這篇講話,標題取為「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

此文刊登後,有媒體稱是「勸讀書」,如果這是個原因,在兩年後的今天看來,會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表面的。

例如習自述:「當時能找到的文學經典我都看了」。習所言的當時,也就是在他大量接觸與閱讀文學作品的青少年時期,那時候正是學生群體不能讀書只能讀大字報的文革時期。但即便在那樣的背景下,即冒著被批鬥、被判刑、被打成反革命的風險,他仍想辦法去找到這些在當時被列為「禁書」、「毒草」的世界名著來看。

若以一個作家與讀者的互動來說,習這話既像是在向年輕人講述他過去的閱讀經歷,也像是在傳達他個人的某些理念,如不畏極權、冒險犯難,就看讀者能接收到多少。

其次,此文雖是習自述文學情緣,但開宗明義就標出《岳飛傳》中《岳母刺字》的「精忠報國」四字。再看到習讀完《怎麼辦?》後,深感書中主人翁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睡在釘板床上,扎得渾身是血,只為了磨煉意志。習倣傚之,睡光板炕煉毅力。這番描述及當年時空,直接令人想起成語「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典故眾所周知,被迫投降的越王勾踐,表面上對吳王夫差非常順從和忠誠。待回國後,勾踐以「臥薪嚐膽」鍛練自己的意志,並採取許多措施,努力發展生產。與此同時,他照常對夫差表示問候。勾踐經過十年積聚力量,訓練百姓,使越國強大起來。最後終於報仇雪恨,打敗了吳國。

習上任後談話引經據典風格,顯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但這不單是一種傳統情結。習曾在政治局會議上,將中華文化定義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可見中華文化對習而言,是治國之道。

例如2015年上海進行教材革新時,以減負為由,刪除了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當時,習近平就曾對此評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這次《學習小組》10月14日刊登習自述文學情緣一,是以兩週年為由。讓人無法忽視的是,文發當下距24日召開的中共六中全會沒有幾天。本次會議主題是「從嚴治黨」。

據習自述,在他孩童時代讀的《岳飛傳》是啟蒙書,「精忠報國」迄今仍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國家不是黨,中國不是中共。中國傳統思想天地人,道法自然。中共本質戰天斗地消滅自然,破壞民族文化。那麼「精忠報國」或「臥薪嚐膽」可以賦予的現實寓意,就用不著多說了。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责任编辑: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