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創新詞 「慢就業」替代失業潮

【新唐人2016年10月05日訊】最近大陸媒體刊登一篇短文,題為〈「慢就業」不失為一種選擇〉,聲稱大學生擇業觀正在改變,很多人不急於就業。這篇文章引來網民熱議。有網友說,現實當中的「慢就業」,多數情況下不是主動選擇的產物,而是被動的,是沒有選擇的,是不得已而為之。說得更直白一些,更多大學生的「慢就業」,其實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是找不到工作。

《光明日報》10月2號刊登的題為「慢就業不失為一種選擇」文章,隨後《新華網》也轉載。

這篇文章說,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將有1000萬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不過,其中一部分人並不著急就業,而是選擇暫時遊歷、陪父母、了解市場等,成為「慢就業一族」。

美國南卡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所有這些經濟上的名詞,幾乎都被中共篡改濫用,比如說在正常國家會叫做經濟衰退,中共會叫做負成長,就是還在增長只是負的,所以說,你從這種遣辭用句就可以看出中共的苦心,目的就是繼續愚弄中國百姓,現在這個『慢就業』就是最新的名詞。」

美國南卡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表示,「慢就業」這個新名詞,讓人聯想到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為了減輕經濟壓力,把上千萬的年輕人推向農村,變相的勞改、流放,卻冠免堂皇的說這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再受教育。不過,現在時代不一樣了。

美國南卡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對它們(中共)來說,它已經做不到像當年毛澤東那樣,把這些青年人趕到鄉下去了,但是城市就業又滿足不了,每年六百萬大學畢業生,所以才會造出來這個荒唐的新名詞。」

什麼是「慢就業」?大陸華中科技大學的張松超在評論文章中說,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研二學生,同樣還在本校就讀,但已明顯感覺就業形勢大不如前了。我想,我的經歷頗具代表性,這就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慢就業」這一概念被提出的背景,就是大學生就業更難了。

謝田表示,中共以前把失業叫做下崗,失業大軍叫做下崗工人,追根究底就是不願意承認經濟不好,工作難找。

美國南卡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實際上對這些大學生來說不公平,實際上也就是把這個負擔推向社會,就是說跟它中共政權的決策不相關,不是政府的事,政府沒責任,你沒有工作的話呢,慢慢就業就好了。」

旅居新加坡的復旦大學黃繼豪博士認為,「慢就業」這種說法是非常可笑的,是一種玩弄民眾的概念。

旅居新加坡復旦大學黃繼豪博士:「它(中共)其實是在緩和一種社會心裡焦慮的情緒,你想想,從2007年就有七成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直到現在2015年,16年也畢業了,那你想想有多少人?所以它(中共)就用這個來緩和這些大學生的情緒,整個社會不滿的情緒,它(中共)就是把被動的慢就業變成主動的慢就業,就是我是不願意工作,我是為了遊山玩水陪父母,事實是找不到工作。」

9月28號,大陸智庫安邦資訊發表文章稱,就業問題在中國是個「準政治問題」,中國的失業大潮正在醞釀之中,在各個行業、各類企業,顯性和隱性的失業人群在不斷增加。

採訪/陳漢 編輯/黃億美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