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晟律師在其新書中,記錄了2011年初,在北京武警囚禁他的地下室裡,和北京司法局局長于泓源的最後一次交鋒。于泓源是周永康迫害高智晟律師的主要打手。高律師曾評說:「作為黑惡勢力在北京最兇殘的打手之一,他被拔擢當了管律師的司法局局長,我對此沒有一絲的驚訝,那種兇殘惡辣及冷酷正是中共惡勢力在中國生命得以殘存的理由和最後的保障」。
于泓源,現任北京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司法局局長,北京市監獄管理局第一政委、北京市委政法委委員。之前,于曾任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副分局長,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幹部處副處長,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治安處處長,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等職。
高律師自述,在他和于泓源最後一次見面時,于再次對高智晟恐嚇利誘,十分囂張。于泓源氣呼呼地對高智晟說:「我這裡把話說明了,共產黨如果明天滅亡,我今天晚上一定會弄死你,我心裡就專惦記著這事,一看共產黨要完蛋了,我替共產黨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幹掉你,那時候,我知道我好過不了,你也別想好活了。」
這番死亡威脅,竟然出自北京市司法局局長之口!短短几句自白,透露幾層資訊。第一,于泓源意識到了共產黨將要完蛋;第二,于死不悔改,鐵了心要作惡到底。他要替中共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在覆滅前消滅善良的人。雖然只是口頭表達,但其言語的殘忍險惡駭人可怖。第三,他的想法反映出一批迫害者的心態:「我好過不了,你也別想好活了。」由此等人掌控著北京的監獄、律師等系統,誰敢奢望公正?
于泓源還說:「環境差,就等你一句話,你的關押環境改變,就是你個人命運的大改變也都在你的手裡。怎麼改?是大改還是小改,都就等你一句話。」當時高智晟被關押在一個異常潮濕的地下室裡,窗戶被堵死,而這正是于泓源的命令。武警部隊甚至不能決定是否允許高智晟在外面晾曬被褥,聽說這最終取決於「中央領導同志周永康」。小到一床乾淨的被褥,大到身家性命,一切都掌控在中共政法委的惡勢力手中。惡人不斷的以生存環境、家人安危、事業、名譽和自由來脅迫正義人士放棄良知,這是何等的卑鄙!
面對各種殘酷的折磨,高智晟拒不妥協。他寫:「有人會認為抗爭付出的代價太大,(他們的看管員警中,有不少人與我討論過這一話題,幾乎都認為抗爭的代價太過於慘重),那是個外行觀點,如果你選擇了怯弱,你付出的代價則更是無邊沿的慘重。」
這句論斷閃著高貴的光,令人在無邊的苦痛中看到信念的偉大。而這種光恰恰是于泓源之流心中沒有存留、也永遠不會感受到的。在那些人的哲學字典裡,只有苟且偷生、出賣良知、助紂為虐。在他們眼裡,堅持原則是「執迷不悟」。他們看不到,善惡終有報的時刻就在時光的轉彎處。
多年把持首都的公安和司法重權,于泓源積極追隨江澤民、周永康迫害法輪功。這些年來,北京法輪功學員受到的迫害、北京各地監獄所犯下的罪惡,還有北京的正義律師受到的阻撓、騷擾和迫害,都與于泓源脫不了干係。在「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的兩份通告中,于泓源都被列作第一號涉案主要責任人。(2011年9月1日發布的「追查北京前進監獄迫害法輪功學員的責任人的通告」和2012年7月30日發布的「追查北京市新安勞教所二大隊迫害法輪功學員的責任人的通告」)
有網友表示,高智晟律師所寫的與于泓源的交鋒「記錄很真實。可作為迫害罪證。」還有人說:「中共治下歷次運動,之所以成功,就是把很多民間流氓和惡人的獸性調動起來,它們深信「法不責於眾」、「就算我犯了罪,也是上邊下的命令」,將來中共倒了,如果不象德國追查納粹那樣、對這些底層和民間的人渣追查責任,中國永遠好不了。正義無法伸張,民間也仍然不會相信作惡會有報應。」
于泓源在5年前膽敢猖狂地恐嚇高律師,但是其後國內和國際形勢的發展,估計是他料想不到的。2012年11月中共18大後,習近平上台後便降格了政法委,把政法委書記從政治局常委中去除。接著,政法委系統接連被清洗。2014年7月29日,中共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落馬。2014年10月四中全會上,習近平提出了「依法治國」,定出了「重大決策要負終身制」。2015年6月5日,習近平主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13次會議,推出了有關國企改革和司法改革等系列措施,最突出的一點是針對司法、特別是法官的管理問題。
2016年1月22日至23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對會議再次作出指示,要求政法系統「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司法公信力」。中共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再次點名中共政法系統的6名落馬高官:周永康、周本順、李東生、奚曉明、馬建、武長順。這些官員都是迫害法輪功的主要責任人、江派的各級打手,他們的落網受審印證了「現世現報」的天理。
高智晟與于泓源交鋒數次。每一次,高律師都憑藉道德的勇氣,戰勝了看似大權在握的于氏。五年前的叫囂之徒,不知今日可有絲毫的悔過?政法委和公安系統紛紛落馬的案例,釋放了足夠的震懾和警示。當最後的審判到來時,惡人會驚覺:之前的如意算盤終成空。他們將賠上的,不止是這一世的名利,還有永遠的希望。「執迷不悟」這四個字,于泓源要不要送給自己?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