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2016年7月8日)

【新唐人2016年07月22日訊】一週經濟回顧(2016年7月8日)(694)

提要
英國選擇退出歐盟 財政部長提議減稅法案 提振投資者信心
英國公投 年輕人、老年人的態度大相徑庭
法國禁止老車上路
王紫涵時間:第一次買房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我是唐衛,代替東方為您主持今天的節目。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範圍內民主制度受到相當大的衝擊。根據自由之家的統計,政治權力、自由度下降的國家超過了上昇的國家,八十年代以來民主上昇的勢頭發生了逆轉,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俄羅斯如此,土耳其也是如此,主張集權的政黨在波蘭和菲律賓的大選中獲勝,上個月在澳大利亞的大選中差一點獲勝,在德國、法國、英國,越來越多的選民支持強人政策,封鎖邊境、驅逐外國人、遏制不和諧聲音等等。毫無疑問的,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多變的時代,科技、經濟、地緣政治、人口都在發生變化,民主體制下決策緩慢,讓選民們感到憤怒。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限於經濟衰退,唯獨北京政府下重手刺激經濟,造成一枝獨秀的現象,西方知識界人士稱之為北京模式,也就是說,在困難時期,只有強人能採取果斷行動。沙馬先生是摩根斯坦利投資集團國際市場負責人,六月份出版新書:國家的興起和衰弱。他認為,從長遠眼光來看,民主才是長期保持經濟發展更好的體制。從數據上看,1980年以來,124個國家的經濟,都經歷過十年經濟發展在5%以上的,其中60個國家屬於威權統治,64個屬於民主國家。乍一看平分秋色,但再進一步分析的話,會發現威權國家更容易大起大落,從1950年以來,43個國家曾經有十年GDP超過7%的,其中35個屬於威權國家,但大多數在十年之後崩潰,六十年代委內瑞拉如此,九十年代伊拉克如此;雖然強人統治能迅速調動經濟資源,但強人統治也更容易走向衰退。2000年普京當選為俄國總統,他厲行改革,懲治腐敗,改革稅收制度,把能源業的盈利納入國家應急資金,再加上石油漲價,到2010年的時候,俄國人均收入增長五倍,達到1萬2千美元的水平。但打那以後,普京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沒有實行經濟多元,任人唯親,能源價格下跌,俄國人均收入也下跌了三分之一。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人力資源、環境資源不再,過去八年主要依靠信貸刺激,債臺高築,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降溫。相比之下,民主國家的經濟難以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五十年代以來,瑞典、法國、比利時、挪威雖然只有一年經濟增長在7%以上,但這四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都增長了五、六倍,達到三萬美元的水平,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出現衰退,經濟沒有大起大落。在人均收入超過一萬美元的大國當中,清一色全是民主國家。其實,經濟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符合他就興,不符合就衰退,規律使然。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