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記:手絹(上)

【新唐人2016年05月24日訊】 清晨醒來,打開手機,有一條信息:小雨,奇怪了,昨夜夢見你用一條白手絹高高地紮著馬尾,背著包,一個人往遠處走。友人這一句話,撩起我關於手絹的回憶。


童年時手絹才一毛多錢一條,可即便如此便宜,也不是想要就能買,油鹽醬醋,花錢的地方太多,父母偶爾給上幾毛錢,用途也都很明確,不是買作業本就是買鉛筆橡皮擦。我記憶中的第一條手絹是粉紫色的,上面斜斜地印著一朵紫花,特別漂亮,我老早就在供銷社的櫃檯裡看上了,纏著姐姐要。大我五歲的姐姐從小就有經濟頭腦,她倒是沒有拒絕,但提出了一個條件:給她作伴,一起進樹林裡摘金銀花(金銀花是一種藥材,曬乾了可賣錢)。


手絹的用途著實很多,除了擦汗抹嘴擦鼻涕這一主打功能,沒有玩伴時,手絹還是我們可心的玩具,可以用它折老鼠,疊小人。把四個角各打一個結,扣在頭上,又能當帽子用。那年月沒有塑膠袋,出門帶點瓜子花生糖果什麼的,也是用它代勞。沒有創可貼的時代,我們還用它來包紮傷口。

那年月的鄉村不像現在這麼寂寞,還很熱鬧,每家每戶都有三五個孩子。男孩們,夏天下河摸魚,游泳;冬天堆雪人,打雪仗。女孩們則斯文得多,聚在一起,丟手絹,跳房子,翻花盤,跳皮筋,暗中比較誰頭上扎的頭繩漂亮。

——本文經《紀元心語》授權發布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