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4月19日訊】中國自古就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相應」,儒、釋、道三家均有闡述。其基本思想是人道的生理、倫理、政治等社會現象是天道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漢朝董仲舒引申為天人感應之說,程朱理學引申為天理之說。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也是古代君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從政者,敬天即所以愛人,愛民即所以尊天。古代皇帝稱為天子,也就是天的兒子,代天牧民。皇帝的旨意稱為「奉天承運」,也是不能亂來的。老百姓稱官員為父母官,官員要愛民如子;而官員又稱百姓為衣食父母。
古人相信,天降祥瑞是在表彰帝王,降災異則是譴責之意,而施政過失是產生災異之根本原因。當天子背離王道施行惡政時,天就會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示警,進而予以懲戒。皇帝不德,則天降異象。在出現日食、旱災、蝗災、洪災、地震等災異時,皇帝都要下罪已詔,以修補過失。逢災荒年實行免租減賦、開倉賑災等。
《漢書·董仲舒傳》曰:「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歷史改朝換代,也要順天意而行。
行醫也主張天人合一,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蔘天地」(《靈樞·刺節真邪》),「人與天地相參也」(《靈樞·歲露》、《靈樞·經水》),「與天地如一」(《素問·脈要精微論》)。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
陰陽五行對應人體的健康。孔子中庸思想中提出的仁、義、禮、智、信在人的身體中也都是有對映的。仁,屬木,對映肝;義,屬金,對映肺;禮,屬火,對映心、血;智,屬水,對映腎;信,屬土,對映脾、胃。
人的身體與外部環境及各層空間都有對映,「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所以,是凡正法門修鍊都是講究修心性的,即修心養性,不講心性的法門被稱為邪法。人有道德規範,則合乎天理,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是人身之理。
天人合人的思想也可以大到對應一個國家。如果一個國家娼妓淫亂遍地,亂倫、無信義、無道德,必國將不國,天災人禍不斷,生靈塗炭,則百姓無安樂也!
《孫子兵法》有云:「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也就是說,國之大事的用兵之道也要講究天時、地勢與人和的。將領,要具備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軍紀嚴明?哪一方兵力強大?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分明?通過這些分析比較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
──轉自《看中國》
責任編輯:李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