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之謎 「中國式」騙局?

【新唐人2016年04月13日訊】每千克身價高達幾十萬元身價的冬蟲夏草可謂是中草藥里炙手可熱的「明星」。不過,其「身份」是食品,藥品抑或是保健品一直眾說紛紜。

今年2月,中國冬蟲夏草包括其產品中的價格之「王」——極草,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開批評砷超標,而極草滋補養生天貓旗艦店的極草產品則在3月底被全部下架。大陸媒體形容,冬蟲夏草這個行業的神話被戳破。

資料顯示,關於冬蟲夏草的記載最早見於清代吳儀洛1757年著就的《本草從新》:「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則復化為蟲。」此後,多種中醫書籍都記載了冬蟲夏草。

中國傳統的中醫藥學和絕大多數學者所指的冬蟲夏草,是特指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冬蟲夏草蝙蝠蛾幼蟲屍體的複合體,主產於四川、青海、西藏、雲南等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中。而其他500多種蟲草屬真菌寄生並能產生子座的菌物結合體都只能稱作蟲草。

近日,網路上一篇「起底冬蟲夏草」的文章,認為被捧上天的冬蟲夏草只是「中國式」的騙局罷了,該文被各大媒體轉載。

文章介紹,蟲草酸被認為是冬蟲夏草的功效成分或標誌性成分,但其實蟲草酸就是一種叫甘露醇的普通而便宜的化工產品,被廣泛用於食品、藥物當中,一千克幾十元。

而商家所吹捧的冬蟲夏草的另一種活性成分,則是蟲草素。不過,文章稱,多項研究表明冬蟲夏草中並不含蟲草素。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採集了青藏高原不同產地的冬蟲夏草,對其標本和液體發酵的菌粉進行檢測後發現,冬蟲夏草里蟲草素的含量超出了檢測範圍,不能被檢測到。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可以說冬蟲夏草里基本不含蟲草素。」

另外,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蛹蟲草基因課題組,在2013年發表的關於冬蟲夏草菌基因組研究論文稱,冬蟲夏草菌的基因組並沒有合成蟲草素的基因,所以是不能合成蟲草素。

文章引述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生葯系主任張貴君表示,冬蟲夏草只是中藥材,與藥品不是一回事。「藥材,農民可以隨便買賣,但藥材不能講功效,只有藥品才能講功效,而藥品對應什麼疾病,要有實驗藥理學驗證,對人體的作用應該通過臨床實驗來驗證。」

他介紹,對於冬蟲夏草的功效,業內的共識是一直沒有較高級別的論文證據支撐。

文章還《冬蟲夏草化學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一文,表明目前冬蟲夏草的成分已基本清楚:野生冬蟲夏草中含水分10.83%,粗蛋白29.1%~33%,粗脂肪8.62%,總糖13.94%~24.20%,粗纖維18.5%,水分10.8%,灰分8.64%。此外還含有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類物質、甾醇、7%~9%的甘露醇、多糖等,這些成分是冬蟲夏草發揮可能的生理活性或藥效的主要物質基礎。

而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彩虹表示,這些物質並不是冬蟲夏草特有的,目前也並沒有發現冬蟲夏草中含有特有的活性成分。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