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人成小白鼠?新藥審查再曝問題

【新唐人2016年04月02日訊】大陸最近爆發的疫苗風波未了,藥品安全問題又被提出,據外媒日前披露,一些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無法通過審查的藥品,轉移到中國後可以「重獲新生」,甚至成為暢銷藥。外界質疑,中國新藥審查可能存在黑箱操作。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30號報導說,中共當局為了打造一個競爭性的本土醫療產業,急於鼓勵國際藥廠與中國本地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因此很多其他國家沒有經過批准、下架或投資失利的藥物,只要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就有了「重生」的機會,可以在中國上市導致中國淪為全球次級藥品的傾銷地。

文章舉例說,中風藥物cinepazide在1980年代因副作用退出西班牙、法國等國,因為出現了與使用該藥有關的血液疾病報告,但調查發現,到2010年,該藥已經躍居中國暢銷藥品。

另一個例子是,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MY),發現旗下肝癌藥物「布立尼布(brivanib)」效果不如對手,2013年停止了該藥的全球試驗,但是,卻把此藥授權給中國新創公司再鼎醫藥生產。

報導指出,像再鼎醫藥這樣從西方製藥商購買已半途而廢的產品的中國企業,還有幾家。

北京市二級甲等醫院主治醫師王先生(匿名):「在中國,都講究進口藥利潤比較豐厚嘛。0145我接觸一個搞康復的醫生,他在中國還挺有名的,他說有一些歐洲國家的藥,在他們當地生產出來根本就不會用,但他們弄到中國來用。因為它這些藥都帶有一些保健性質的,可能沒有多大的害處,也沒有甚麼益處,但是它價錢很貴,但是在中國就能打通以後來用,這樣的藥有很多。」

《華爾街日報》援引行業專家表示,長期以來一些藥廠持續在中國出售,從來沒有在其它國家測試或者上市出售的藥品。因為大陸允許這麼做。

新藥審批在其它國家都要面臨長時間和較高標準的測試,而在中國則可以獲得快速批准,原因之一是它們不需要證明新藥優於現有藥品,但在美國,有90%的新藥,在臨床試驗過程中都因為這個原因被放棄。

王先生:「康復這一塊,在國外,它認為有些藥沒有經過臨床驗證的,一般的藥能夠達到50%或者60%左右的有效率吧,可能就是一個好藥了,那個必須得做多少例實驗之後,得有這些充分的數據才可以,但在中國,它可能在這方面就不見得那麼嚴格的去要求。」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一些沒資格的藥能快速進入中國,而更多的好藥卻因為不符合中國的監管標準而遲遲不能進入中國。例如,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的藥物,在中國卻需要另行測試,等待審批時間可能長達一年,導致藥效好的新藥被拒於門外。據統計,2008年到2012年全球推出的合規藥品中只有21%在中國有售,比例遠不及美國的68%。

北京市二級甲等醫院的主治醫師王先生表示,這種情況往往是當局為了保護舊有的利益而有意這樣做的。

王先生:「你比如說,它通過新技術,突破了某一種新藥,但這個藥從工藝角度講又因為它是有突破性的,可能在製造過程中,比原來的藥還便宜了。但是中國現在生產的藥,都是人家原來的技術,那麼這個(新)藥一進來之後,馬上就把原來那種藥給『落伍』了,面臨淘汰。因為中國好多藥廠都是屬於國營的嘛,它可能是為了維護這種國營企業的利益,它可能繼續沿用他的舊藥,而不去更新換代。」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讚寧指出,上述劣藥驅逐良藥的現象,中國藥監部門難逃其責。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讚寧:「我認為這是中國藥監局的瀆職行為,國外審批不了到中國能審批,也就說明中國藥監局簡直是草菅人命,藥監局已經槍斃了一名局長了,現在它是『舊病』又重犯了。0208這個情況已經不止第一次了。」

據報導,2007年中共前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因收受藥廠賄賂,濫發許可被判處死刑,他任職期間,有超過15萬種藥品申請獲得批准。

採訪編輯/張天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