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薇:溫暖的希望 評微電影《燭光》

憂傷的琴聲,在都市的冬日響起。小女孩兒英子獨自坐在樓外的長椅上,抱著布娃娃,等媽媽回家。媽媽出遠門兒去了,英子一個人照顧自己,洗漱煮飯上學。缺鹽少油,她就向鄰居何愛美阿姨借。白飯泡醬油好咸啊,英子想起和媽媽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傷心地哭起來。媽媽什麼時候才會回來呢?

電影《燭光》由加拿大真相故事片攝製組製作,視角獨特,細膩感人。故事講述英子的媽媽由於修鍊法輪功被綁架,鄰居何愛美出於同情,收留了無依無靠的英子。愛美無意中了解到,英子的媽媽已經被迫害致死,抓捕她的人就是自己當警察的男友。她憤然與男友分手,然後以英子媽媽的名義給她寫了一封信:「媽媽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回家了,你要記住,媽媽愛你。在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快樂的度過每一天,等媽媽回來,好嗎?」愛美悉心照顧英子,又安排一對善良的夫婦收養了她。之後,愛美因為受騙、投資失敗,被迫搬離了小區。

十五年過去了,長大成人的英子重返舊地,尋找愛美阿姨。她坐在以前等候媽媽的長椅上,在心裡說:「阿姨,您用我媽媽的名義給我寫的那封信,一直鼓勵著我好好的生活下去。我相信,我一定會找到您的。」

燭光》的故事雖短,卻相當震撼,獲得一致好評。2014年,《燭光》入圍多倫多年度COMMFFEST全球社區電影節,榮獲「改變世界獎」。影展負責人說:「我們注意到故事片《燭光》真的拍得不錯,觸及了社會、家庭、人性、文化的高度,是部好質量的影片。」

談到創作初衷,導演說:拜金女愛美和孤兒小英這兩個人物代表社會的一角,她們的故事反映了中共對法輪功迫害的慘烈及受害者的無辜。在現實中,很多人忙於賺錢而忽略了法輪功受迫害的事實,加之中共所謂的經濟繁榮假象掩飾了殘酷的人權慘案。愛美天性中的善良讓她承擔起照顧小英的責任,助她走出喪母的陰影。而小英則代表著法輪功學員生命的延續,「真善忍」之光永存。

扮演女主角的台灣移民王瑞雅表示,在拍攝之前,她對於法輪功在大陸受到的迫害有所了解,也知道迫害導致許多學員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但那一直都是理性認識,她並不能想像一個小孩失去雙親後的感受。隨著對角色的深入了解,她受到的衝擊很大。影片展現的故事僅是十多年迫害現狀的冰山一角,而生活中和英子有著相同遭遇的遺孤有成千上萬。想到這些,她就十分焦急。王瑞雅說,這樣的迫害必須停止。

《燭光》一劇可以在網路觀賞。觀眾在留言中提到了因為感動而無法抑制淚水。編劇、導演及演員們的共同努力是作品成功的原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樂十分出色,有力地烘託了複雜微妙的情感,將觀眾的心緒延伸至戲外。人性的善良,時代的痛楚,信念的追尋,都交匯在動人的主旋律中。在結尾,成年英子帶著自信的微笑走向明天,此時,音樂由哀婉凄美轉為明亮有力。那是心中的希望,穿透悲傷和痛苦,迎著朝陽升起。

許多年前,在漆黑的夜裡,愛美和英子曾經共享過溫暖的燭光。那光亮雖然微弱,但會永遠發送光明。含淚凝神,為重逢獻上祝福。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