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3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藍采詳綜合報導)日前,中共退役上將劉源向母校首都師範大學捐贈軍服,表達感恩之情。首師大在劉源人生最困難的時候,接受了他的入學申請,對劉源來說真可謂是雪裡送炭。
陸媒報導,3月16日,剛剛就任中共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不久的劉源,向首都師大歷史博物館捐贈了上將軍裝,劉源以自己是首師大校友的身份捐贈的。
劉源在捐贈儀式上說,將自己珍愛的一套上將軍服捐贈給母校,想藉此表達對母校的感激之情,感謝母校的再造之恩,感恩母校在困難時期對自己的包容、愛護與栽培。
2010年署名余瑋的文章曾詳細記述劉源被首師大錄取的細節。1977年8月21日清晨,北京長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裡傳出頭條新聞:恢復高考。剛剛復出不久的鄧小平,主抓科技和教育工作,敲定招生條件有2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劉源當時在北京起重機廠做工人,發現報名的政審條件中不涉及出身,只說了本人不能有歷史問題、政治問題,他決定報考。但他內心深處對會不會被允許參加考試仍然非常懷疑,因為他的父親劉少奇頭上,還壓著「全國最大走資派」的帽子。
報名後不久,劉源的報名被廠組織部門退回,理由是「超齡」。那年,劉源26歲,而據非正式的傳達裡有「最好25歲以下」一說。劉源不服氣,因為自己初二輟學,是「老三屆」的初中生,而高考對「老三屆」的高中生都是放開的,「他們的年齡肯定比我大」。
日後,劉源分析道:當時中共的政治環境,不讓他考,不會犯錯誤,讓他考,就可能冒風險。
一氣之下,劉源給鄧小平寫了封信。開頭就自報家門,說他是劉少奇的兒子劉源。他想考大學,現在廠子裡不讓考,「如果因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讓我考,我很不服氣,何況你這個招生簡章並沒有這麼講。讓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誰也不怨……」
信寄出10餘天后,來了回音。劉源和9個情況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參加高考。劉源事後了解到,鄧小平給當時的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吳德做了批示,吳德轉批給中共北京市負責高招的工作人員,最後由廠裡教育處通知劉源,說是可以報考了。當時離高考舉行,只剩一個星期,他拿到的高考的考號是最後10個號之一,僥倖成為七七級高考生。
報考的時候,劉源在政審表中父親一欄填上「劉少奇」,母親一欄填上「王光美」,本人成份一欄填「工人」,籍貫、政治面貌、社會關係等等一概填了一個「眾所周知」。
高考過後是招生。會不會被大學錄取,劉源心裡沒有底。後來了解到,經北京市高招辦篩選後,20個被打倒的中共中央一級領導人的子女檔案,匯集到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師周興旺手中,高招辦官員讓周興旺在劉源和薄一波的兒子薄熙來這兩份檔案中選一份。
周興旺想:那就選個「大」的吧。周興旺拿了劉源這一份。周興旺自己不能做主,帶回學校彙報。最後,錄取還是不錄取考生劉源的問題,一直報到當時師院的領導機構「北京師範學院革命委員會」,並為此專門開會研究。
革委會副主任崔耀先在討論會上,拿著劉源的檔案說,這個學生在農村插過隊,是因為肝炎被退回北京養病的。這個身體呀,能過關嗎?得讓他去醫院複查。身體行的話,沒有理由不讓他上吧?
文章分析說,為此,一個可能被上升到政治層面的、大是大非的問題,就此降到了一個很普通的、可度量也能執行的標準上,即政治問題變成了體質問題。
不久,周興旺帶著劉源去了同仁醫院進行只有一個學生的特殊體檢。直到那時,劉源才開始相信,上大學真的「可能有戲」。1978年初的一天,劉源終於收到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的錄取通知書。那時,距離其父親劉少奇去世已近10年,當時王光美還被關押在秦城監獄。1978年3月8日,劉源正式入學。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12月22日,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決定,王光美被釋放出獄,隨後徹底平反。在和鄧小平的一次會面中,王光美提及兒子要求參加高考的信和鄧的親自批覆。鄧小平只是一笑,沒有作答。
原來,當年劉源報考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第二志願才是北師院歷史系。劉源的考試成績雖然超過了第一志願的錄取線,但北大當時不敢招收這個身份特殊的學生。
劉少奇被平反後,北大曾經派一位教師專程找到劉源,問他:「你還想上北大嗎?這是你原來報考的大學。」那位教師解釋說:「當時沒收,確實不對,現在也許可以補救一下吧。原來你報的哲學,現在上的歷史,你願意上哲學還是歷史?」
劉源沒有選擇轉校。文章說,對北京師範學院,劉源心懷感激。而薄熙來在1978年參加高考,被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錄取。
責任編輯: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