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香港粵語 與 正體字的危機

【新唐人2016年02月17日訊】2014年5月12日,北京金融集團借用了美國媒體CNN一篇名為「香港比其他地方優勝的10個方面」的文章宣傳「你怎能不愛香港(How can you not love Hong Kong)?」文中列出這顆東方明珠的10個優勝之處,依次為:說廣東話的都是語言人才、極低罪案率、交通發達、摩天大樓全球最多、敢死的建築技巧、低稅制、武打電影、優秀的國際機場、美食天堂及喜愛夜蒲。

位列10大優勝之首的粵語有九聲,在語言上曲盡情意的表達能力,遠較只有陰陽平、上、去四聲的普通話為高;她的精緻細膩,也令人驚嘆!廣東話是香港人的母語,也是香港本土文化的載體,孕育與發展香港的核心價值:同舟共濟、勤奮進取、廉潔自持、奉公守法,使她在上世紀末發出璀燦光芒!

然而,九七回歸以後,政府卻不斷對粵語進行打壓,企圖用普通話、殘體字將廣東話、正體字消滅。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中國的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其中第10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規定中的「規範漢字」,說的就是簡/殘體字。

2002年印行的香港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指出:香港是國際都會,為提高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們需要培養善用「兩文三語」溝通的新一代。「文」指書面語,「語」指口語。

中國語文教育中的書面語包括語體和文言,口語包括粵語和普通話。在中國語文教育中,這些都需要均衡兼顧;課程指引中強調,現代社會不但要求人們「會寫會讀」,還要「善於聆聽」、「能說會道」,因此現代的語文教育亦必須加強聽說能力培養,改變傳統語文教學側重於讀寫的局面,做到聽說讀寫的均衡發展。

文/章為群

(責編:李丹)
——本文經《紀元心語》授權發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