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納蘭性德的精神「空中花園」

【新唐人2016年02月11日訊】三百年的光陰,可以使一段盛世成為歷史;三百年的流傳,也可以穿越時空,在歷史的天空建起一座奇異的「空中花園」,讓後世的旅客,在徜徉繁雜的世界時,也可以在這座花園養神休憩。這座花園的主人就是康熙朝的一等侍衛官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他是清朝大學士、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之子,屬滿洲正黃旗。史說他四歲學騎馬,七歲學射箭,十四歲通詩文,誦讀經典且過目不忘,當時納蘭的騎術、劍術、武功、詞章皆是一流,文武雙全頗有貴族才子風範。

納蘭詩詞以一字之「真」帶人進入勝景,寫情真摯濃厚,寫景逼真傳神,加之性情灑逸善良,無論抒情還是寫景,字如珠璣落入肺腑,感人悱惻。因「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的內境自由不羈,意境天成原始質麗,所以讀來清新俊逸、搖曳動人。他的「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時人贊為壯觀。

謹慎且盡忠職守

納蘭性德著作的《飲水詞》在民間廣傳,幾經輾轉,傳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手中,他用「家家爭唱飲水詞」來形容他受到歡迎的程度。以致時人稱納蘭是京城的李白。而納蘭和李白不同,他天性隨和沒有架子,作為康熙帝青睞的侍衛,又是貴冑權臣之子,沒有囂張跋扈之舉,頗有分寸。出身富貴,功名利祿都不在他的思想範圍之內,自然沒有像李白一樣「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邁不羈,他始終盡心盡責的護衛皇家,盡職恪守御駕。

納蘭性德擔任侍衛官以來「御殿則在帝左右,扈從則給事起居」、「吟詠參謀,多受恩寵」、「上(康熙帝)有指揮,未嘗不在側」。由於恪守盡責,康熙帝多次以金牌、彩緞、弧矢、佩刀等嘉獎眷顧於他。納蘭雖然才華橫溢,又有武將劍膽,但是言行舉止非常恭謹。他在一首《無題》中寫到:「夜闌怕犯金吾禁,幾度同君對榻眠」,流露他侍御、護駕的謹慎之心。「平堤夜試桃花馬、明日君王幸玉泉」,自然道出他恪守盡職的本份。

淡泊清逸亦重義

史載,康熙帝為阻止沙俄南侵,於康熙二十一年派都統郎坦、彭春、薩布素,包括納蘭性德在內的一百八十人,以狩獵為名,沿黑龍江行圍,達雅克薩,探敵虛實,測水陸通道,進行戰略偵察。三年後,康熙帝調集軍隊,水陸並進,與沙俄進行了反擊戰並取得勝利,史稱「雅克薩之戰」。戰後清廷迫使沙俄在有利於大清的條件下,鑑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俗話說:「小隱於寺,大隱於市」,納蘭性德作為權臣之子,隱於大清王朝。作為康熙帝的近侍,奔走世間繁華,游離塵寰喧囂,天性喜水愛蓮,並沒有被世俗薰染,擁有陶淵明一樣的隱士之心。時人稱他是「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視名利富貴如浮雲,自稱「不是人間富貴花」,喜歡去西山踏雪尋梅,留下「西山雪易積,北風吹更多。欲尋高土去,層冰鬱嵯峨。琉璃一萬片,映徹桑乾河。耳目故以清,苦寒其如何?」納蘭猶如清逸的隱士,對世俗權勢富貴的淡泊,成就了後世仰慕的那座「空中花園」。

納蘭性德像是上天的遣使,匯聚了文人武將的一切優點。擔任一等侍衛,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子;貴為八旗子弟,卻專結落魄的漢族文士,一生「以風雅為性命、朋友為肺腑」。納蘭性德好友顧貞觀填《金縷曲》兩首,為吳兆騫被流放黑龍江求援,感動了納蘭性德。他認為西漢蘇武和李陵的贈答詩、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和顧貞觀的這兩首詞,堪稱文壇三件極品。

納蘭覆信說吳兆騫「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顧貞觀進而直言:「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納蘭雖是大內侍衛但不參與政事,要想斡旋政事阻力重重,他托父親明珠相助,使吳兆騫結束了流放生涯,回京後又被納蘭聘為館師,教授其弟學業。吳兆騫在1684年10月病故,11月納蘭從江南迴京後,為吳兆騫辦理喪事,出資送靈柩回吳江。這件事被後世傳誦為「生館死殯」之義。

納蘭性德作為「緇塵京國,烏衣門第」的貴族子弟,身處大清王朝的康熙盛世,卻於繁華間感嘆:「漢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他在而立之年看穿人間過往,世俗再繁華,終究不是他所能寄情忘我的閬苑仙葩。人生在世,肩負使命,作為遣使終有離開的時刻,他在短暫的三十年中,似乎濃縮了幾生幾世的真情,一本《納蘭詞》讓多少後世置身淒婉空靈。這位貴族才子,在盛世的繁華中最終亦留下空靈的身影。

──轉自《看中國》(有刪節)

(责编: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