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解讀陸經濟新佈局:農民工消化庫存房

【新唐人2015年12月24日訊】12月18號到21號,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一,就是化解房地產庫存,而這一目標主要是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來實現。那麼,專家們怎麼看這個政策呢?一起來了解。

據大陸媒體披露,截止到今年11月,全中國的商品房待售面積超過6.9億平方米。

房地產庫存到了歷史高位,壓力難解。

根據《新華社》週一刊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明年樓市政策的重要方向,就是消化房地產庫存。當局把「加快農民工市民化」作為了房地產去庫存的著力點,要求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

具體做法包括,改革戶籍制度,讓農民工進城落戶更容易;改革公積金制度,把農民工、個體戶納入其中;財政補貼、退稅或者減免稅收,幫助農民工在城市裡購房等。

目前房產庫存居高不下的城市,大多是三四線城市。有媒體認為,這一新政的實施重點明顯在三四線城市,而不是一二線城市。

對此,經濟學者和專家們並不看好。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經濟專欄作家段邵譯:「不是市場經濟的思路,是計劃經濟的思路。現在的房子是因為錯誤的政策造成錯誤的投資。真正的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小產權合法化,只要小產權一合法化,這個房價自然降了。第二,你讓農民跟城市裡面的人有同樣的社會保障地位,農民自然進城了。」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如今中國房地產庫存過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房產價格過高。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甚至有些房子的價格比美國的房地產還貴,而中國國民的收入只有美國的1/3到1/5。即使對城市居民來說,讓他們來負擔現在的房地產,都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而讓中國農民工來化解,中國農民工是甚麼人呢?這些人的收入,每個月1千多2千多,在中國飛速的通貨膨脹之下僅夠溫飽,他們連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他們怎麼可能負擔得起房子價格?」

謝田表示,要讓農民工來消化庫存房,有兩個前提,一是就業穩定,收入有保證;二是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然而,現在中國經濟正急劇下滑,公司裁員、工廠關閉、產能過剩,在這種情況下,不少農民工根本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

23號,《人民日報》刊文「這麼多房子究竟怎麼賣?」,文章向開發商喊話:儘管中央出臺政策,釋放改革紅利,但化解樓市庫存也得靠開發商自己,適當降價是最明智的選擇。

這個話題一出,馬上引起關注,不少網友也呼籲,房價要儘快降下來。可是,現實又是怎樣呢?房地產商們會「聽話」降價嗎?

段邵譯:「他由不得政府來說這句話,(房地產商)他賣不掉自然會降價。有人要他還可以漲。他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不是做慈善的。因為價格跟成本無關,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你這塊地不要錢,他賣的價還是一樣的。如果你政府一味要給他限價,他就會降低質量、減少配套。」

謝田:「現在看起來房價很難降下來。一降下來,中國這些地方政府就會紛紛破產,所以呢,他們不敢降,也不可能降。我不知道中央政府怎麼能做到讓房價降下來,讓人買得起,除非他們做好準備,讓大量的國企、包括國有銀行和地方政府全面破產,這個也恐怕不是中共願意馬上做得到的。」

城市生活成本激增、戶籍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要如何使成為「新市民」的農民工,買房意願變成現實,從而消化房地產庫存,目前看來仍是未知數。

採訪/陳漢 編輯/王子琦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