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10日訊】(新唐人記者李慧心報導)扶貧,被習近平稱之為「40多年來,自己花費精力最多的事」。前不久,習近平將扶貧列為重大政治任務,要求逐級立下軍令狀。如何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對此,趙紫陽前秘書鮑彤表示,貧困是個社會問題。他向當局建言,解決群體性貧困,根本在於改良社會制度。
自從在11月23日的政治局會議上通過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習近平在會上把扶貧開發將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並且要「逐級立下軍令狀」層層落實責任後,關於「扶貧」、「脫貧」的報導就在官媒上曝光率極高。
中共新華網8日刊發署名徐新的文章,題為《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文章對「在中國絕對貧窮的人到底有多窮」的情形沒有避諱,甚至進行詳盡的描繪。
文章稱,扶貧一直以來是習近平牽掛和擔心的事情,也是40多年來讓他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
文章描寫了一個場景:「貴州一處苗族聚居的貧瘠石山區,孩子們住在山上,上學要爬十幾公里的山,經過懸崖峭壁,還要躲避突然滑落的石頭。村子裡沒有潔凈的生活用水,也沒有乾淨的廁所,人畜都住在一塊……」
文章還引述了一部紀錄片:「片中幾個場景是,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不知道原來要吃中午飯,因為他們長這麼大,都沒吃過;那些孩子冬天赤腳、衣衫襤褸,手腳全是爛掉的凍瘡……」
文章歷數了貧困的各種因素:歷史條件制約、經濟基礎落後、自然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惡化、人口過度增長……
文章提到,一名來自湖南某村村民寫的一封「扶貧名單不公平、不精準」的投訴信。信上說,村裡的扶貧主要扶領導幹部的親戚,而他自己一家四口常年擠在一個40平米、牆磚大裂漏雨的破爛房子里,卻沒有被登記和通知。
文章繼而表示,這反映了扶貧工作不精不準、大而化之的缺陷,並指稱這是中國扶貧的樣本。
趙紫陽前秘書鮑彤先生12月8日在自由亞洲電台刊發評論文章。他先是回顧了中共領導下的兩場所謂的攻堅站:毛澤東時代的餓死了三千萬到四千萬中國人的「超英趕美」攻堅戰,以及鄧小平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不公平的攻堅戰。
基於歷史教訓,對扶貧「攻堅戰」能對「脫貧」起什麼樣的作用,鮑彤先生表示無法預測。
鮑彤認為,扶貧面臨的對象不僅是七千萬,他根據中國金字塔社會的財產分布圖來統計,「低端家庭」涉及的人口有三個億。
鮑彤還提出,這三億人如果能安居樂業,中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危機將解除,則有可能長治久安。此外,這三億人若口袋有錢了,自然有購買力了,中國也同時可以擺脫「內需不足」的困境了。
鮑彤認為,貧困是個社會問題。群體性的貧困一般是社會制度的產物。因此,鮑彤指出,解決群體性貧困,根本在於改良社會制度。
鮑彤表示,財富的多寡和權力的大小有密切的相關性。金字塔一端積累豪富,另一端積累貧窮。
他提出,以下問題需要探討清楚:1%的家庭中的大多數,究竟是因近水樓台而先得月,還是因得了月而進入樓台?三億窮人中的大多數,到底是因貧困而被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還是因被壓在底層而只能在貧困中掙扎?
鮑彤不無憂慮的寫道:善於錦上添花的理論、道路和制度,會不會給飢寒交迫者雪中送炭。因此,他希望決策者能對症下藥,事情可能就會比較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