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扎克伯格和馬克思

扎克伯格馬克思生活的年代相隔了一個多世紀,這樣的兩個人能扯到一塊嗎?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先說扎克伯格

眾所周知,扎克伯格不僅是美國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享有「第二蓋茨」的美譽,而且擁有135億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輕的巨富。按照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這位帥哥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資本家,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

說到資本家和資產階級,許多人不免都會想到馬克思的那句名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從小到大,共產黨國家的人接受的教育都告訴他們,資本家都是自私自利愛財如命的。按照這個邏輯,作為大資本家的扎克伯格理應是自私自利愛財如命的典型才對。但事實卻完全相反,扎克伯格不但不自私自利愛財如命,反而樂善好施熱心助人。自2010年以來,扎克伯格夫婦把多筆巨額資金捐贈給了社會,因此榮登美國《慈善紀事報》2013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最令中國人難以想像的是,今年12月2日,扎克伯格在宣佈女兒出生的同時表示,計劃將他與妻子持有的facebook股份中的99%捐出,為下一代改善世界。這,這,這—-這簡直不就是在抽馬克思和共產黨宣傳的耳光嗎!

也許有人會說,扎克伯格只是資本家中的一個例外。如果他真這麼認為,那就實在太孤陋寡聞了。以美國為例,儘管有一部分企業家仍然看重個人財產的家族傳承,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所得屬於社會,他們只是巨額財富的託管人而已。數年前,比爾‧蓋茨、巴菲特等向全球倡議富豪們至少捐出自己一半的財產,他們以承諾自己「裸捐」為表率,回應者眾。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美國大眾傳媒公司AOL聯合創始人史蒂芬・凱斯、美國雲計算公司Salesforce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eBay創始人皮埃爾・奧米迪亞、intel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等,是一串長長的名單。

在美國歷史上,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慈善家,他就是當年的鋼鐵大王、世界首富安德魯‧卡內基。他33歲的時候,在自己的日記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對金錢執迷的人,是品格卑賤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賺錢的事業,有一天自己也一定會墮落下去。假使將來我能夠獲得某種程度的財富,就要把它用在社會福利上面。」1900年,他65歲,功成名就,決定退休,也開始了慈善事業。他捐資創辦了卡內基大學,參與了社會各種捐助。最終,他將自己絕大部分財富都捐給了社會。由此看來,馬克思和共產黨的宣傳認為資本家個個愛財如命追求享受的說法可以說很不靠譜!

說過扎克伯格我們接著再來說馬克思。

終其一生,馬克思都在批判資產階級,都在譴責資本家自私自利不勞而獲愛財如命,可被共產黨洗過腦把他供在神壇上的人哪裡會想到,馬克思本人恰恰是自私自利不勞而獲的典型。
馬克思的父親是律師,一家人儘管衣食無憂,但也絕對算不上富裕,特別是在馬克思讀大學後,老馬克思的收入還減少了,而支出則增加了。然而,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給讀大學的兒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他還是拿出了家庭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給了馬克思。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儘管如此,兒子的花費仍然經常「超過必要的限度」,有時甚至欠債,為此他不得不經常追加給馬克思的費用,這讓他很是煩惱。

比如,1836年3月19日的信說,「談到你附有帳單的那封信,我當時就已對你說過,這批帳目我摸不著頭腦。我能明白的只是:你需要錢,因此我寄給了你五十塔勒,加上你帶走的,總共有一百六十塔勒。你離開已有五個月了,直到如今你究竟需要什麼都沒有說過。這無論如何是叫人納悶的。親愛的卡爾,我再說一遍,我樂意把一切都辦到,但我是一個多子女的父親,而你又知道的很清楚,我並不富裕,所以除了你的健康和前途所必需的之外,我不想再多給了。

「因此,既然你已經略有超支,那就不要再扯這件事了,因為事已至此。但是,我要肯定地告訴你,分給你的數目,是最高額。我相信,比這少一點,也盡夠用了。這裡的公證人彌勒先生付出更少的錢,也許能辦更多的事。但是,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再多給了,除非我碰到特別好的運氣,而這樣的運氣目前並沒有。相反,我的收入正在減少。我說這些話完全不是為了要傷你的心,絕對不是,而是為了一勞永逸地把我這一堅定不移的決定告訴你。」

1837年12月9日的信又說,「我們可敬的兒子不顧一切協議、不顧一切慣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們是闊佬,可是,就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錢也不超過五百。」「我為你付了一百六十塔勒的支票,我不能,或者說很難把它算到過去這個學年的帳上,因為這一年的費用你已經悉數支取了。今後我不願意經常碰到這類事。」試想,雖非富家子弟,馬克思的開銷卻比闊佬還大,而且從不體貼父親掙錢養家的辛苦,難怪老馬克思要責備他「自私」。

「不勞動者不得食!」是馬克思的名言,但成年後的馬克思卻從不覺得自己有義務養家,從未打過工掙過錢,他有強壯的體魄與旺盛的精力,卻極端鄙視勞動,一生不勞而獲,靠親人的遺產和他人的支助生活。

據著名的《馬克思傳》作者麥克萊倫教授說,1852年各方捐贈給馬克思的錢當有150英鎊,在當時的生活水準中,150英鎊對於一個有三個孩子的中等偏低的家庭來說應該是足夠了。但馬克思的家就像一個巨大的漏斗,什麼也剩不下。

1856年,馬克思的妻子燕妮從蘇格蘭一個伯父那裡繼承了大約150英鎊。母親逝世使她繼承了另外120英鎊。所有的錢都用來還舊債、佈置新房子。1861年,馬克思去荷蘭拜訪姨夫,得到160英鎊,但4個月就花完了。1863年1月,恩格斯借給他100英鎊,夏天,他又另外借到250英鎊。這年12月,母親去世了,馬克思又繼承了大約1,000英鎊。1864年5月初,另一筆意外之財到來,朋友沃爾弗去世,留給馬克思853英鎊和值50英鎊的東西。這兩份遺產給了馬克思相對舒適的環境,不過他再次花錢無度。拿他住的房子來說,適合年收入500英鎊的家庭,根本不是他能承擔的起的。

恩格斯一直是馬克思的「救星」,在50年代初期,他給馬克思的錢超過了自己的花費,從1865年開始,恩格斯答應每年給馬克思200-250英鎊。而從1865年到1869年的通信來計算,恩格斯給馬克思的錢不少於1,862英鎊。

讀到這裡,各位不覺得把扎克伯格和馬克思放在一塊是個很有意思的對照嗎?——一個是名副其實的大資本家,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一個是罵資本家和資產階級罵的最凶,聲稱要造資本主義反的所謂革命家,但結果身為資本家的扎克伯格卻樂善好施生活簡樸,而指責資本家自私自利不勞而獲的馬克思卻相當自私,一生都靠別人養活。僅此一事,也可看出馬克思和共產黨的宣傳是多麼的不靠譜。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