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科研腐敗 大陸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新唐人2015年11月17日訊】國際論文,通常被視為各國科研實力的主要標誌之一。但這對當下的中國大陸來說,似乎要大打折扣。今年以來,大陸已有上百篇國際論文因涉嫌造假被撤銷。學者指出,大陸學術體制的官僚化、權力化、功利化造成了學術腐敗,而其根本則源於中共當局的誠信缺失。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了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著名國際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雜誌刊發的9篇論文,更是全部來自中國。這些論文被認為造假。

那麼,大陸科研人員為什麼要冒險造假?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又是甚麼呢?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經濟專欄作家段紹譯:「造成中國學術造假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學術的官僚主義。本來應該學術在民間、學術在大學,而我們中國的學術都是已經官僚化了,政府權力參與的因素太多。」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經濟專欄作家段紹譯表示,中國的大學都是由中共黨委來領導,校長也要中共組織部門任命,這種制度直接導致了權錢交易等學術腐敗。此外,在中共政府誠信缺失的情況下,學院對誠信教育也不夠重視。而片面強調文章發表數量的學術考評體制,更助長了學術造假。

段紹譯:「現在在中國這些大學,做假的不管是教授還是校長、領導,比比皆是。(大學)對學者的考評體系造成了造假的原動力。」

美國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也談到,在中國沒有自由的學術氛圍,很多大學、機構都是用行政命令佈置科研任務。而科研本身有它的規律,往往需要在寬鬆的學術環境下,鑽研很多年才能有所發現。

美國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但中國呢,都喜歡搞運動式的,領導就完全是拍腦袋瓜,說每一年都要發表出甚麼樣的論文,每年都要有成果,而且每一年的成果都要差不多的數量和質量,這個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指揮棒下就會逼迫人們造假。」

夏業良提到,科研人員在國際期刊發表文章會獲得獎金、還有可能得到配套資金、人員、課題項目、實驗室、晉職等各種好處,這些利益上的誘惑,造成真正沉下心來做學問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各課題組基本是誰官大誰是負責人,功勞都歸負責人。

夏業良:「這樣的一種科研體制,本身就注定了它沒有甚麼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有很多都是急功近利的,都是為了騙上面撥發經費,為了騙取媒體上的一些吹捧報導。」

大陸媒體報導,這上百篇國際論文被撤稿,出版方給出的具體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而「同行評審」本是國際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由論文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論文提出評審修改意見。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能否發表。

但目前在大陸竟出現了一個以此為生的灰色產業。一些第三方機構,表面上說是為論文潤色英語,但實際上卻提供從代筆、代投國際論文、到偽造同行評審的「一條龍」服務。他們網羅「海歸」人員充當「槍手」,使用自己的電子信箱註冊、偽造成評審專家,向國際期刊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從而操控評審結果。

採訪/易如 編輯/李謙 後製/李智遠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