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威脅人類 氣象行業應運發展

【新唐人2015年10月17日訊】氣候問題不僅僅是下雨打傘,而是意味著大量的資金消耗,尤其是在諸如飛機墜毀、交通失聯或衛星服務中斷等情況下。而天災頻傳究竟只是秋天的前奏,還是氣候變化所帶來影響的最新事例,在巴黎11月30日召開峰會的幾週前,仍然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日前刊登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已難以逆轉,警告美國沿岸地區將有超過2千萬人受影響,邁阿密與新奧爾良已失去輓救的時機。在最壞情況下,美國沿岸14個城市都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佛羅里達州、加州、路易斯安那州和紐約州所受的影響最大,而紐約市可能到2085年就無法再住人。當今的歐洲也不斷遭遇洪水、大雪和風暴。

有鑒於此,針對氣候變化應運而生的產業反而得到重視和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氣象學家正在布魯塞爾展示他們的最新技術。這項展覽會創始至今不過5年,但參展的公司數目已從幾家增至上百家。

台灣大學的展臺顯示了說服輪船公司和航空公司攜帶儀器,跨太平洋跟蹤二氧化碳水平的成果。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郭英華:「我們應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處在低於435ppm的這個範圍內。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會導致大事件,我認為影響將很快顯現。」

閃電和冰雹現在是許多行業的一大隱患。德國設計和製造傳感器的臨近預報公司能以三維方式,模擬風暴造成的潛在損害。

臨近預報公司氣象學家 馬蒂亞斯.莫林:「大多數情況下當然是由於氣候變化。氣候現象中有更多的能量,當然有更多的水蒸氣,這導致更多的能量可以通過冷凝被釋放。⋯⋯但是風暴的嚴重程度與氣候變化之間的整體對應關係更為複雜。」

許多科學家都相信,極端天氣事件不一定會更頻繁,但一些事件會變得更極端﹔而且也不可能證明極端天氣是氣候變暖的後果。

新唐人記者商鄯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