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前一輪股災風波之後,A股市場中的投資者也沒有以往那樣「任性」了。確實,在一輪轟轟烈烈的非理性下跌行情之下,也給了不少投資者深刻的教訓。
「成也槓桿,敗也槓桿」無疑是中國股市最近一年多來的真實寫照。然而,在高槓桿工具全面激活的大背景下,市場的投機性也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其中,最為顯著的,莫過於場外配資以及場內融資規模的迅猛擴張。然而,當市場遭遇到重要性的拐點之際,卻對這類高槓桿資金構成了致命性的衝擊,而不少中產階層也因此淪為了「窮光蛋」。
事實上,在本輪股災爆發之前,卻存在著不少先知先覺的資金提前出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外資機構。與此同時,亦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以及高管,也提前實現了資金出逃的目的。顯然,即使隨後的股災風波殺傷力驚人,卻並未對這類群體構成太大的衝擊。
其中,以外資機構為例,實則早已在今年6月初開始唱空A股市場。與此同時,從相關資金流向的數據統計,在6月初至6月15日前後的這段時間內,不少資金也紛紛撤離出新興市場,而從中國股票基金中撤離出去的資金也佔據了一定的比例。
至於少部分具有先知先覺的大資金大機構,實則它們的出逃路徑卻更為隱蔽。但是,憑藉它們自身的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等,卻能夠在最早的時間內完成資金出逃的目的。
不過,與這類具有先知先覺的資金相比,普通散戶卻在這一時期內出現了持續性大舉入場的姿態。
確實,對於缺乏資金、信息以及技術優勢的普通散戶而言,他們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跟風操作。但是,憑藉著「船小好調頭」的優勢,跟風操作也為極少數的散戶贏得了盈利的空間。不過,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散戶而言,跟風操作,盲目入場的最終結局,也就是陷入深套的尷尬局面了。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第一個致命性問題,即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
回顧最近三個月中國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實則同時具備了「下跌速度快」、「下跌力度猛」等特點。不過,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散戶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其中,對於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可以在股指期貨市場中,藉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實現靈活多樣的操作策略。或許,在一個失去理性的下跌市場中,藉助一些風險對沖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市值的損失風險。而對於極少數的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更可能利用期現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性以及相應的做空工具進行順勢做空,並藉此獲取暴利。
然而,對於普通散戶而言,因資金門檻的限制,他們卻無法及時實現風險的對沖。退一步來說,即使部分散戶具備了進入股指期貨市場的資金門檻條件,卻因資金規模佔比太小,而輕易遭遇大資金大機構的「屠宰」。
與此同時,在現貨市場中,由於普通散戶只能局限於單向做多的操作模式,且只能允許採用「T+1」的交易策略。由此一來,實則也剝奪了普通散戶日內糾錯的機會。於是,在實際操作中,一旦散戶買入了某隻股票,則在隨後的市場殺跌行情下,他們卻是無法及時止損出局的。或許,對於普通散戶而言,最好的日內風險對沖方式,就是逢低補倉,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差價的虧損。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第二個致命性問題,即市場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不完善性。
在中國股市,違規造假、操縱股價乃至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也是常見的現象了。然而,因我國《證券法》遲遲未能修訂與完善,而法律又是政策落實的基礎。由此一來,也制約了我國證券市場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實際上,正因為中國股市的違規成本過於低廉,也容易促使不少大資金大機構「鋌而走險」,並最終讓市場承受巨大的衝擊。而更為普遍的現象是,在市場違規成本相當低廉的環境下,不少上市公司甚至聯合部分資金機構進行間接性的利益輸送。對此,在如此的市場環境下,縱容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實則等同於鼓勵犯罪!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的第三個致命性問題,即股市的違法違規成本相當低廉。
筆者認為,雖然中國股市已有25年的歷史,但是股市中的法治根基仍然不夠牢固。於是,在市場不斷發展擴大的同時,實則也大量引進了不少擅於「鑽法律空子」的人,由此給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中國股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要從本質上解決好股市中長期存在的三大致命問題,從而為投資者創造出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顯然,只有在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下,才能夠讓中國股市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